正文

胡蝶/沒有永遠不停的雨

內(nèi)心有風景的女子 作者:陳雅雯 著


胡蝶/沒有永遠不停的雨

幸運的是,在不算太遲的時候,胡蝶打破了對林雪懷的所有幻想。1930年年初,我國第一部有聲電影《歌女紅牡丹》問世,從全國一路火到南洋,熱映了好幾個月。片中女主角紅牡丹為當紅歌女,但人前風光的她,人后卻處境凄涼,被丈夫欺凌打罵。紅牡丹的悲慘遭遇引起了扮演者胡蝶的深思,在感情方面給了她新的啟示。

1930年年底,對林雪懷失望透頂?shù)暮θ恍盐?,一紙訴狀要求解除婚約。

林雪懷無賴脾性徹底暴露,他在法庭上大吵大鬧,把家丑弄得人盡皆知,“蝶雪解約案”一時鬧得沸沸揚揚。人們向來喜歡看熱鬧,不管好事壞事,先要湊上去看上兩眼,評說兩句,離開后也不忘宣傳兩下,一來二去,大街小巷便傳滿了真真假假的流言蜚語。不難想象,當時的胡蝶承受的心理壓力有多大。

論起不按常理出牌,老天才是最擅長的一個。多次出庭解約案后,胡蝶被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折磨得身心俱疲,然而,更大的狂風暴雨正在向她襲來。1931年11月20日,上?!稌r事新報》刊登了當時南國詩社著名詩人馬君武的兩首詩,題目為《馬君武感時近作》,其中一首內(nèi)容如下:

趙四風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當行。
溫柔鄉(xiāng)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沈陽。

這首詩抨擊的是“九·一八”事變時國民黨將領(lǐng)張學(xué)良的“不抵抗”行為,并直言張學(xué)良的“不抵抗”是因為沉溺于胡蝶的溫柔鄉(xiāng)。當時《時事新報》的印刷量和閱讀量都不少,影響力可見一斑,一時間,“‘九·一八’事變當晚胡蝶陪張學(xué)良跳舞”的流言鋪天蓋地而來,她措手不及地成了禍國殃民的眾矢之的。

據(jù)《胡蝶回憶錄》記載,當她拍完電影從北平回到上海的家時,父親憤怒地把一張張大字標題為“紅顏禍國”“不愛江山愛美人”“東三省就是這樣丟掉的”諸如此類的報紙劈頭蓋臉地向她砸了過去。

就在馬君武這兩首詩發(fā)表后的第二天,胡蝶在報紙上發(fā)表了《胡蝶辟謠》的啟示,張石川等人也同時發(fā)表聲明力證胡蝶的清白。這些舉動雖然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一些流言,但仍不能讓胡蝶免遭謾罵和攻擊。

后來,胡蝶曾表示,這件事是“我生命史上最感到悲憤的一頁”。晚年的張學(xué)良在接受采訪時也提到過,最恨的便是馬君武的那首詩。

眾說紛紜,事實的真相到底是什么?為人正直清白的胡蝶,當真有著這樣不堪的經(jīng)歷嗎?

在《胡蝶回憶錄》里寫著這樣的話:

當外景隊北上到達天津時,已經(jīng)是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之后。我們見到由東北撤下了的軍隊,方知沈陽淪陷,心情沉重……

從這段記述可見,“九·一八”事變當天,胡蝶連天津都還沒抵達,如何出現(xiàn)到北平陪張學(xué)良跳舞?根據(jù)北平報界的報道,胡蝶一行是在九月下旬才抵達北平的。

幾十年后,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在當事人的回憶下,隨著相關(guān)證據(jù)的披露,張學(xué)良當晚的行蹤才為人所知。事實上,“九·一八”事變之前,張學(xué)良正在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療養(yǎng),“九·一八”事變當晚,他在北平前門的中和戲院陪同英國公使觀看梅蘭芳演出的京劇。戲還沒看完,聽到沈陽發(fā)生事變的張學(xué)良立即返回醫(yī)院,通過電話了解具體事態(tài)的同時向南京政府請示應(yīng)變策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