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巖
【呂巖】一名巖客,字洞賓,唐末、五代著名道士,號純陽子。自稱回道人。世稱呂祖或純陽祖師,為民間神話故事八仙之一。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詳。
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后,不脫蓑衣臥月明。
在所有的農(nóng)活中,放牛是比較輕松愉快的活兒,因為牛是一種溫馴的家畜,不干活時,只會低頭吃草。所以放牛的活兒,一般由十歲以下的男童擔當,稱為放牛娃或牧童。
“草鋪橫野六七里”兩句是對仗,一句寫牧場的開闊,原野上水草豐茂。也意味著牧童活動空間的開闊,牛吃草時只需看著。幾個放牛娃在一起,可以玩得非常開心。一句寫吹笛——“笛弄晚風三四聲”。因為悠閑,而笛子可以自制,所以牧童大都習此。黃昏回家的路上,在牛背上吹上一曲,在旁人眼中,格外富于詩意。句中的“六七”“三四”都不是確切的數(shù)目,而帶有寫意的性質(zhì),分別表現(xiàn)原野的開闊,襯托鄉(xiāng)村的寧靜。
“歸來飽飯黃昏后”在時間上緊承上文的收工,寫牧童的生活要求簡單,吃飽了就感到幸福。末句“不脫蓑衣臥月明”,極富畫面感,也極富詩意?!安幻撍蛞隆痹诂F(xiàn)實生活中,是不好的習慣,入詩卻能表現(xiàn)牧童的愛好自由、率性而為、無拘無束?!芭P”的賓語本應(yīng)是床具,作者寫作“臥月明”,就把月光一并納入句中,以見夜色之美。此詩具有牧歌的情調(diào),表現(xiàn)出作者對田園生活的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