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春樹
樹,是大地的肌膚。
樹,是城市的衣裳。
——題記
第一次來南京,是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的四月,20世紀(jì)80年代的楊柳風(fēng),清新,純凈,柔美。
當(dāng)走進南京城里時,我被道路旁高大的梧桐樹震住了:天下竟然有這么多漂亮的大樹!故鄉(xiāng)的山上到處都是雜亂的灌木,村前屋后也只有數(shù)得過來的幾棵大樹,故鄉(xiāng)小城里的行道樹,也都是些不高的樹。
后來我知道,這些道旁的大樹叫法國梧桐樹。
說起梧桐樹,便想起李清照的詞:“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原來,李清照詞中的梧桐,是村前屋后的梧桐,是開著紫色花朵的泡桐,是古典的梧桐,而南京城中道路旁的則是現(xiàn)代的梧桐,是從國外引進的洋品種。說是法國梧桐,其實是一種美國梧桐和法國梧桐的雜交品種。
梧桐樹,樹干高大、挺拔,樹皮光潔,葉子寬大。早春的時候,新吐出來的嫩葉毛茸茸的,泛著白色,而到了葉面全部綻開的時候,比巴掌還大,綠瑩瑩的,一片挨著一片,像一把巨傘,遮住了道路的上空,小雨是淋不到地面的。盛夏時,火一般的陽光,照不到樹下的行人。
到過南京的人,都會對南京的梧桐樹留下深刻的印象。還會由梧桐樹聯(lián)想到東郊茂密的林子,便自然得出“南京樹美”的印象。
南京的樹,的確是讓南京人引以為豪的事。
這些樹,是大地容光煥發(fā)的肌膚,是城市美麗的衣裳,也是城市最美的色彩。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南京的樹美,也絕非一朝一夕得來。要知道,千年古都,沉淀了厚厚的樹文化。
東吳在南京建都之后,官方就開始用樹來裝扮這座城市。當(dāng)時的官道上栽植了很多槐樹和柳樹。御河的兩旁,也都種植了柳樹?!氨焙熈痹?jīng)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呢。
今天的紫金山上蓊郁蔥蘢,是南京的一個山水寶地,是游人和市民親近自然的好去處。尤其是在春天到來的時候,一定不要錯過走進紫金山這片綠色的世界里,看千樹萬樹的嫩綠,呼吸清新芬芳的空氣的機會。
千萬不要以為紫金山從古到今都是現(xiàn)在這般綠世界。
在一千六七百年前的南朝,鐘山上很少有樹木。南朝的《輿地志》記載:“鐘山本少林木,宋時使諸州刺史罷還者,栽松三千株,下至郡守,各有差矣?!币馑际钦f,鐘山上本來林木很少,劉宋時,命令罷還的各州刺史每人栽松三千棵,另外,各級官員都有栽松的義務(wù)。宋代詩人馬野亭有詩:“鐘山山上亦僮僮,吏課何妨使種松。還似農(nóng)桑分殿最,亦如榆柳計功庸。初時出土平如薺,后日橫空矯似龍。每見路傍多合抱,不知手植是誰儂。”詩人說,原來鐘山上光禿禿的,沒有什么樹,六朝時開始利用行政的命令,讓一些官吏在山上栽松。后代人每每見到鐘山山麓合抱的大樹,就會想到前朝人的栽樹之功。我想,六朝的當(dāng)局者,能夠想到用行政命令的手段來督促官員植樹造林,實在是一項太有遠(yuǎn)見的行動。
唐代,金陵被隋軍平毀,到處是一派蕭條景象。很難想象那時的金陵城里還會有很多樹。到了宋代,情況不一樣了,東郊的鐘山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休養(yǎng)生息,樹變得茂密起來。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后回到金陵,就選擇在鐘山腳下的半山園里居住。平時,他最喜歡騎著毛驢,到鐘山周圍飽覽山水美景。他說:“蒼藤翠木江南山,激激流水兩山間?!彼€說:“一田護水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可見,當(dāng)時的鐘山已經(jīng)是樹木蔥蘢。
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后,看到歷經(jīng)多年戰(zhàn)亂的南京,很多樹木被毀,登基后的第一年就下詔:“凡民有田五畝至十畝,栽桑、麻、木棉各半畝,十畝以上倍之?!痹诤槲涠哪暧窒铝钤诔栭T(今中山門)外的鐘山旁種植五十多萬株槐樹、柳樹、漆樹、棕樹、桐樹等??梢酝葡氲氖?,有皇帝的重視,明朝南京的樹是不會少的。在清初畫家所畫的“金陵四十八景”中,關(guān)系到金陵之樹的有三處:雞籠云樹、北湖煙柳、靈谷深松。雞籠山即今天的雞鳴寺一代,站在高處,看金陵云樹深深,綠意盎然。到了靈谷寺附近,可以看見古松森森,好一個幽靜、高潔之所在。
太平天國時期,南京戰(zhàn)火不斷,南京城遭受到了毀滅性的破壞。晚清時期,南京城里十分蕭條,難得見到什么樹。這從19世紀(jì)末到20世紀(jì)初傳教士和朱偰拍攝的老照片上也可以看出。紫金山到處是一片荒涼景象,石象路上一棵樹也沒有。從山下望去,山上裸露的土路清晰可見。
直到“中華民國”定都南京后,南京的樹才漸漸多起來。圍繞中山陵的建設(shè),南京開始了造林運動。由宋美齡擔(dān)任主任的“首都綠化委員會”對南京城的植樹造林進行規(guī)劃。他們選定了法國梧桐作為南京的行道樹,并且從法租界購買了1000多棵法國梧桐栽種在陵園大道上,開啟了南京種植法國梧桐樹的歷史。從1928年引進最早一批法國梧桐樹算起,法國梧桐樹已經(jīng)在南京生活了85年。陵園大道上的一千多株梧桐樹當(dāng)年只有3米多高,今天已經(jīng)長成了幾十米高的參天大樹。
1953年,南京市政府第二次大規(guī)模栽植梧桐樹。在全市的600多條大小道路上,栽植了近十萬棵梧桐樹。到了上個世紀(jì)80年代,這些梧桐樹都已經(jīng)長成了參天巨蓋,成了南京的綠色標(biāo)志。除了每年短暫幾天飄落的“毛毛蟲”給行人造成些許的影響外,更多的時候,梧桐樹帶給這座城市的是綠色、詩意和清涼。我想,絕大多數(shù)南京人還是喜歡梧桐樹的。
可惜到了90年代,在城市大發(fā)展的浪潮中,南京道路上的這些美樹,屢遭砍伐。先是拓寬道路,比如中山東路的六排梧桐樹被砍去兩排。后來,挖管線,修地鐵,又零星地砍去了不少。如今,南京不少路段的梧桐樹已經(jīng)顯得很凌亂,失去了往日的整齊美,實在是一件憾事!
從民國至今的近百年里,紫金山上的樹木得到了有效的保護。今天的東郊,已經(jīng)是茂密的林子。春天到來的時候,望著滿山深淺不一的嫩綠枝頭,游目騁懷,其樂何及?只是可惜,近年來在紫金山的西部出現(xiàn)了不少建筑,擋去了望山的視野。何時能將紫金山腳下、板倉街東邊的房子全部拆去,讓紫金山完全落入我們的視野里,那實在是一件太美的事。不知我的這個愿望能否實現(xiàn)。
至于砍樹,隨著全民保護樹的自覺意識的增強,我相信,沒有人再敢明目張膽地砍樹了。南京發(fā)生過的多起砍樹事件的教訓(xùn)足夠深刻。
在過去幾十年里,城市建設(shè)者也為城市的綠,做了不少的工作。比如,除了法國梧桐外,20世紀(jì)初南京還從美國引進了雪松。如今,北京東路和御道街成了雪松大道。20世紀(jì)80年代,南京市還將雪松作為市樹。雪松四季常綠,有一種蓊郁濃綠的美。特別是冬天的時候,雪落在濃綠的松針上,塑造出一個極美的造型來。
除了雪松路,南京還有幾條特色鮮明的植物景觀路——
北京東路雞鳴寺路段,每到三月春回大地的時候,道路兩旁的櫻花競相綻放,如云如霞,引得路人紛紛前來賞櫻。這條路如今在南京人的心目中成了櫻花大道。
成賢街至碑亭巷栽的都是槐樹。槐樹自六朝以來一直是南京城市栽種的行道樹。如今南京外城墻土城頭一帶,還生長著很多老槐樹。四月,白色的槐花綻滿枝頭,香氣四溢,為城市增添了芬芳。
太平北路兩旁,栽種的都是造型極美的水杉,春天的時候,水杉綻出嫩嫩的細(xì)葉,遠(yuǎn)遠(yuǎn)望去,俊逸中透出秀美。
香樟也是南京最近幾十年廣為栽種的一種行道樹。在南湖路以及一些小區(qū)里多有栽種。香樟樹四季常綠,尤其是春天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換了一批嫩黃的葉子,然后開出細(xì)碎的小花,香氣慢慢地滲透到春天的空氣里,讓人們淺淺地醉。
這些都是金陵的春天里的美樹!
寫金陵春天的詩歌中,獨獨喜歡李清照的兩句詞:“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p>
春去春又回。當(dāng)春天來了又去、去了又來的時候,樹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老去的。所以,古人感慨: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那么,在此時的春天里,我們是否該好好欣賞當(dāng)下這金陵的美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