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jié) 藏鋒和露鋒筆法的技術內涵
藏鋒,即將筆鋒藏于筆畫中,使之不露筆鋒的痕跡;露鋒就是筆鋒自然外露。徐浩說:“用筆之勢,特需藏鋒,鋒若不藏,字則有病?!币簿褪钦f,筆鋒不藏,則缺乏含蓄之味,如果鋒皆外露,精神外縱太過,則韻味不夠,線條就有問題。
藏鋒,也稱逆鋒,是書法中一個很重要的筆法。蔡邕《九勢》云:“藏鋒:點畫出入之際,欲左先右?!边@種方法和戲劇中的水袖的用力方法是一樣的,甩出去之前要先微微內收蓄力,利用相反相成的逆向勁勢,達到線條遒勁、厚重的目的??涤袨椤稄V藝舟雙楫》說:“古人作書,皆重藏鋒。中郎曰:‘藏頭護尾。’右軍曰:‘第一須存筋藏鋒,減跡隱端?!衷唬骸眉夤P須落筆混成,無使毫露。’所謂筑鋒下筆,皆令完成也。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皆言無起止,即藏鋒也?!?/p>
以橫線為例,藏鋒的寫法是:筆尖逆向入紙后,筆鋒向左輕按,按筆的寬度要小于起筆的寬度。如果起筆為方,則頓向下,再按筆折向右行筆;如果起筆為圓,則轉筆向右行筆。其他線條同樣如此,運筆時先按行筆的相反方向將鋒逆藏再行筆。
以橫線為例,露鋒的寫法是:筆尖順向入紙后,筆鋒向右或右上或右下輕按,再向右行筆。
筆法示意如圖1—12所示。
圖1—12 藏鋒(左)與露鋒(右)
一般來說,篆書、隸書的線條基本采用藏鋒起收筆;楷書的線條有的采用藏鋒起收筆,有的采用露鋒起收筆;行書、草書的線條基本采用露鋒起收筆。但是在實際書寫中,露、藏用法會比較復雜,甚至會反常態(tài)而為之。示例作品如圖1—13所示。
圖1—13 大篆的藏鋒起收筆(左)與行書的露鋒起收筆(右)
自大篆成熟以來,篆隸的用筆雖多是以藏鋒起收筆,但并不總是以藏鋒起收筆,如漢簡隸書用筆就運用了大量的露鋒,唐代的隸書也運用了大量的露鋒,我們往往認為唐隸藝術成就不高,主要是因為藏鋒起收筆運用不多,導致線條直露。隸書成熟后的作品,如東漢碑刻《西狹頌碑》除了捺筆使用摩擦極強的露鋒外,其余線條純用露鋒起收筆。這種筆法直到王羲之早期作品中仍在使用,如王羲之的《姨母帖》除筆畫多平外,一些筆畫起收筆都有藏鋒運筆的影子,直到變法后才出現以露鋒為主的用筆。顏真卿四十多歲時所作的《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是顏真卿早期成名之作,筆法很有二王、歐、虞、褚之遺風,與當時的唐人寫經也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整篇結構嚴密,點畫以露鋒為多,風格端莊秀麗,是對傳統的作品很好的繼承。其晚年的書法作品,如《大唐中興頌》《有唐撫州南城縣麻姑山仙壇記》《有唐宋州官吏八關齋會報德記》《顏勤禮碑》《顏家廟碑》《自書告身帖》等,取篆籀之法,圓轉藏鋒,蒼勁謹嚴,如印印泥。詹景風曾經稱贊《自書告身帖》:“書法高古蒼勁,一筆有千鈞之力,而體合天成。其使轉真如北人用馬,南人用舟,雖一筆之內,時富三轉?!倍洳^:“此卷之奇古豪放者絕少?!笔纠髌啡鐖D1—14所示。
圖1—14 《西狹頌碑》(左)與《顏勤禮碑》(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