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水綠
1
有人曾贈源氏一首詩歌:我似菖蒲草,稚駒不要嘗。欣逢佳節(jié)日,出谷見陽光。
吟時音調(diào)委婉。
此詩雖無特色,源氏卻覺很可憐愛,便應(yīng)和道:君似菖蒲草,我身是水菰。溪邊常并茂,永不別菖蒲。
在山麓人行道邊,有蒲草一叢,長四五寸,葉葉外向,周環(huán)如翠玉小團扇,蒙茸如絨毯,在水的倒影中楚楚搖曳。憶起茅

菖蒲生于山風(fēng)溪流處,集齊天地自然最本真的顏色(周華誠 攝)
居附近,也頗多此物,懸崖石隙中,或小徑坡縫內(nèi),常有劍葉茸茸,久雨之后,簇?fù)矶?,蒼翠欲滴,與白墻相映,尤有趣味。
蒲草之色,綠得小獸一樣可愛悅?cè)?,露珠凝在葉子上,閃光時似水晶體,有一種夏夜的清涼。明代邵寶吟:“露珠上葉梢,愛爾仙靈物?!?/p>
色也是有生命的。公安才子袁宏道,說自己畢生追求的“真樂”有五,首屈一指便是“目極世間之色,耳極世間之聲,身極世間之安,口極世間之譚”。
清人李漁也在《閑情偶寄》中記道:“過目之物,盡是圖畫;入耳之聲,無非詩料?!泵廊酥膽B(tài)、火之焰、燈之光、珠貝金玉之色,是物而非物,無形似有形,難以用理性和文字曉諭,卻可以感性的方式抵達(dá)。
2
菖蒲生于山嵐溪流處,集齊天地自然最本真的顏色。
首先是山的綠,樹木密集,蒼煙點翠。
之后是水的清,清澈見底,清越縹緲。
山水交匯處,菖蒲恰到好處地出現(xiàn),或固于山石縫隙,或抱定圓潤的石塊,將綠意天然出塵地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
一株菖蒲染目,山高水綠,天光云影共徘徊,蒲之綠意映著藍(lán)天。細(xì)波粼粼,擺設(shè)在石、水的骨子上。抒心,又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