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詩人何為,或我的幾點(diǎn)詩歌觀

汪劍釗詩選 作者:汪劍釗


自序 詩人何為,或我的幾點(diǎn)詩歌觀

詩人何為?詩人所為就是在人間完成上帝未竟的事情,通過語言之水洗去塵世的污跡,讓人逐步擺脫他(她)的動物性,走向完美的人性。在此意義上,詩歌就是衡量人性的一種終極性的尺度。換句話說,詩就是要讓人“活得像個人樣”。

時下甚囂塵上的所謂“詩歌的困境”或“詩歌的危機(jī)”實(shí)際是一個假問題。詩歌從來就不存在什么“困境”,更沒有什么“危機(jī)”。這個問題的真相是,持此論者把自己的困境放大到整個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的身上。所謂“困境”與“危機(jī)”只是個體的事情,存在的只是每個人自身的難題,比如他(她)在物質(zhì)與精神的天平上做何種取舍,他(她)選擇什么樣的形式表達(dá),他(她)的寫作是否能被人們認(rèn)可,自己是否能夠堅持。凡此種種,實(shí)際是每個進(jìn)入詩歌(無論是閱讀還是寫作)的人所面臨的一座座障礙。他(她)每克服一個障礙,就意味著身上的人性得到了某種豐富。

詩歌不能養(yǎng)家糊口,這是一個現(xiàn)實(shí)。不過,這并不說明詩歌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恰恰是它的這種非功利性的特征,保證了詩歌高貴的品質(zhì)。它又是衡量人性的尺度,一旦丟棄,人或許將由高級動物向低級動物滑落,千萬年的進(jìn)化將變成一個笑話。當(dāng)然,只要這世界上還有人類存在,詩歌絕不會消失。而誰如果以為詩歌說丟棄就會被丟棄,它會在世界末日之前消失,那就更是一個天大的笑話了。

高爾泰先生認(rèn)為,美是自由的象征。借用他的這個說法,我認(rèn)為,詩歌是美最好的歸宿。

從某種意義上講,目前,中國新詩正處在一個“詩經(jīng)”的時代。坦率地說,就詩歌藝術(shù)而言,《詩經(jīng)》所收納的305首作品,盡管曾經(jīng)孔老夫子甄別和刪削,卻絕非每篇俱是佳作。剔除《關(guān)雎》《靜女》《蒹葭》《鶴鳴》《遵大路》等十余首,其余大多為歷史價值大于藝術(shù)價值的作品。即便如此,《詩經(jīng)》仍然是中國古典詩歌一個偉大的開始,而倘若沒有這樣的開始,期望出現(xiàn)唐詩那樣的繁榮是不可想象的。中國新詩由文言文轉(zhuǎn)向白話文不過百年的歷史,卻已經(jīng)積累了不少可堪評說的成果,同時也毋庸諱言,它迄今還存在著諸多的不成熟。但是,這種種的“不成熟”恰恰為這個同樣偉大的開始從另一側(cè)面做出了確鑿的證明。因此,我要說,如果在未來的某一天,中國新詩進(jìn)抵繁榮的“唐詩”時代,它必須感謝今天從事新詩寫作的每一位“詩經(jīng)”作者。

汪劍釗

2018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