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家庭教育

他日歸來:錢學森的求知歲月 作者:呂成冬 著


第四章 家庭教育

錢學森總結父親錢均夫?qū)λ挠绊懺谟凇皩懳难晕摹?。這里的“文言文”是指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精神。尤其是錢均夫在日常生活和家庭教育中言傳身教,使錢學森耳濡目染,給予錢學森人文和藝術方面的熏陶,奠定了他成為科學家的“思維基礎”??梢越栌缅X學森秘書涂元季的一段話來說明:“錢均夫是一位很有才華的人,但他的才華沒有全部施展出來。如果要論錢均夫的貢獻,他最大的貢獻就是為中國培養(yǎng)出了錢學森。”

家庭教育的理念

不得不說,錢學森的成才與作為教育家的父親錢均夫不無關系。錢均夫大學時期專攻教育理論,又擁有二十多年教育救國的實踐經(jīng)驗,既執(zhí)教過大學和中學,又有教育行政機關的任職經(jīng)歷。他深刻地認識到要培養(yǎng)“完善的人”,學校教育之外的家庭教育不可或缺,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補充,而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說:

中國家庭訓練其子弟,深可疑慮。蓋教育非僅恃學校所能收效,尚有賴乎家庭為之協(xié)助。倘家庭與學校共負教育責任,斯教育可收成效?!幸话慵彝ジ感忠詾樽拥芩腿雽W校,責任即了,此其觀念根本錯誤。更有責備學校教育如何不良者,曾不思家庭教育是否完美。所謂薄責于己,而厚責于人,良可慨也!希望今后家庭中為父兄者深切覺悟,與學校共同合作,則教育前途,自必樂觀,更有進步。(1)

所以,錢均夫認為亟須改變那種“子弟送入學校,責任即了”的觀點。錢均夫還經(jīng)常用“人生如船行海中”作比喻,說:“如船身不固,連帆不靈,司舵不準,未有不遭傾覆者?!毖酝庵?,就是一個人的全面發(fā)展應當包括健康的身體、充分的知識和崇高的道德,即德智體的全面發(fā)展。正因如此,錢均夫特別注重家庭教育。錢學森有如此懂得教育的父親是人生之幸。

事實上,當時的學校普遍認為完善的教育一定是老師和家長相互配合的過程。例如1920年錢學森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國民學校高等小學讀書時,錢均夫就收到學校的規(guī)定:第一,家長應了解學校教育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活動;第二,家長應及時向?qū)W校通告學生在家庭里的情況。(2)學校意在做到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溝通,同時也是注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共同發(fā)展。所以,好的學生既要有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同樣還要有好的家長,缺一不可。

家庭教育的內(nèi)容

錢均夫的家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家庭教育集中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錢學森的人文氣質(zhì)和藝術興趣,重在訓練他的形象思維能力。這種能力有助于錢學森“大跨度”地思考問題,尤其在他后來成為科學家的過程中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晚年錢學森回憶父親時頗為感恩地說道:

我父親錢均夫很懂得現(xiàn)代教育,他一方面讓我學理工,走技術強國的路;另一方面又送我去學音樂、繪畫這些藝術課。我從小不僅對科學感興趣,也對藝術有興趣,讀過許多藝術理論方面的書,像普列漢諾夫的《藝術論》,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念書時就讀過了。這些藝術上的修養(yǎng)不僅加深了我對藝術作品中那些詩情畫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學會了藝術上大跨度的宏觀形象思維。(3)

可見,錢學森受到良好的人文與藝術熏陶主要得益于父親錢均夫的悉心安排。錢均夫結交了不少文化學者,他便利用這種人際關系,請他們?yōu)殄X學森“補課”。

1917年錢學森六歲即將進入小學時,就被父親領到好友孫厪才家中拜師“學藝”。孫厪才是晚清進士,不僅在民國書法界頗有聲望,而且具有相當扎實的國學功底。錢學森后來回憶拜師當天的情形說:“厪才師提筆寫一短句,此為我習字的始點。”孫厪才不僅傳授如何寫書法的技藝,同時還講解書法流派及其背后的國學知識。所以,錢學森一直將孫厪才看作“啟蒙老師”,正是這位啟蒙老師后來為他和蔣英書寫了結婚鴛鴦譜。

書畫同源,錢均夫發(fā)現(xiàn)錢學森練習書法時對繪畫產(chǎn)生了興趣,于是又請好友高希舜擔任錢學森的美術老師。錢學森心靈手巧,很快掌握了繪畫技巧,開心地對父母說:“在觀察景物,運筆作畫時,那景物都融在我的心里。那時,什么事情都被忘掉了,心里干凈極了?!卞X家搬到杭州后,錢均夫還特地將錢學森的幾幅繪畫作品裝裱后掛在家中。可惜的是,1937年日本轟炸杭州時投擲的燃燒彈正中方谷園,那幾幅作品被毀。

所以,錢學森在晚年思考教育問題時,就直言不諱地說:“教授不但是科學家、工程師,而且同時又是文學家、詩人,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惜當今的中青年中,這個傳統(tǒng)已近消亡!”(4)而當他回憶自己中學時代所受到的人文與藝術熏陶時,不無自豪地說:“我自己在中學就畫過水彩畫、中國畫,拉過小提琴,寫過小品文。在大學吹過號,參加過學校的管樂隊。要注意的是:形象思維不同于抽象思維,他只能意會,不可言傳?!?sup>(5)

狹義的家庭教育便是指具體的課外輔導。有意思的是,錢均夫在錢學森小學和中學時代都曾請過家庭教師,尤其是高考前還請過兩位大學生為錢學森補課沖刺:一位是正在北京大學讀書的趙迺摶,專門輔導中文和英文;一位是正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讀書的駱雯,專門輔導數(shù)學、物理和化學。趙迺摶和駱雯是男女朋友,而趙迺摶是錢均夫擔任浙江省立第一中學校長時的學生。當時趙迺摶因經(jīng)濟出現(xiàn)困難,面臨輟學,錢均夫便請他們兩人一同來家中為錢學森輔導,同時還能解決他們的經(jīng)濟困難,一舉兩得。

趙迺摶畢業(yè)后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經(jīng)濟理論碩士學位,回國后執(zhí)教于北京大學經(jīng)濟系,是我國著名的經(jīng)濟學家,著有《歐美經(jīng)濟思想史》《歐美經(jīng)濟學史》《披沙錄》等。

父子之間切磋學問

錢均夫讀書時就有良好的閱讀習慣,還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三步讀書法”,后來便將這套方法秘傳給兒子。每到暑期,錢均夫會開列閱讀書目,并且還同錢學森一起閱讀。每次閱讀分三步:第一步初讀,瀏覽書籍基本內(nèi)容;第二步精讀,將感興趣的書籍從頭至尾地讀;第三步重點地讀,即將書籍中的重要內(nèi)容反復閱讀且做讀書筆記,并須將讀書筆記交給父親審閱。

這種讀書方法是父子兩人切磋學問的途徑,父親通過審閱讀書筆記可以知曉錢學森對書本知識的了解程度及其所思所想。與此同時,這種讀書法對擴大錢學森的知識面也有相當大的作用,使他可以接觸更多學校里無法學到的知識,而且還能夠培養(yǎng)錢學森的求知欲。鮮為人知的是,這種切磋學問的方法對錢學森走上航空航天道路還發(fā)揮過重要的“激發(fā)”作用。

錢均夫有閱讀報刊的習慣,尤其關注世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動態(tài)。經(jīng)過長年累月積累,錢均夫具備了非常豐富的航空知識。1932年3月7日,錢均夫任職浙江省教育廳期間,在一次演講中做了《御侮聲中應具備之航空知識》的專題講座。他從航空事業(yè)、空軍組織、航空勢力和航空經(jīng)營四個方面,對國際國內(nèi)的航空形勢做了分析。當時日寇氣焰囂張,憑借飛機優(yōu)勢,侵滬轟杭。錢均夫的演講使聽者如醍醐灌頂,深以為然。講座最后,錢均夫認為,德國和日本已經(jīng)從兒童、小學時代培養(yǎng)“航空事業(yè)之興趣”,然而我國“非特事事落后,即臨渴而欲掘井”,因此呼吁大力培養(yǎng)航空人才。(6)

實際上,錢均夫準備講座前同錢學森有過深入交談,探討世界各國航空事業(yè)現(xiàn)狀和中國發(fā)展航空事業(yè)的前景。此后,錢學森在1933年至1935年陸續(xù)發(fā)表六篇有關航空航天方面的文章,并且錢學森在文章中使用的例子、數(shù)據(jù)和觀點,與錢均夫在講座中的舉例存在相同或相似之處。這一歷史細節(jié)透露出父子之間相互切磋學問,極有可能是促使錢學森轉向航空航天研究的思想源頭。最終,錢學森于1934年考取清華大學留美公費生“航空門(機架組)”名額,實現(xiàn)了父親的航空強國夢。

由此可見,懂得現(xiàn)代教育的父親錢均夫和秀外慧中的母親章蘭娟,在家庭教育中充分尊重并激發(fā)錢學森的興趣愛好,同時引導錢學森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因此,錢學森的那句“我是接受了我父親和母親的培養(yǎng)和教育”是有重要內(nèi)涵的,值得當今為人父母者思考。


(1) 《本廳第四十五次紀念周錢秘書均夫先生講詞》,《浙江教育行政周刊》1931年第3卷第16號。

(2) 《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屬高等小、國民學校簡章》,《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校友會雜志》1916年第1期。

(3) 顧吉環(huán)、李明、涂元季編:《錢學森文集(卷六)》,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第420頁。

(4) 李明、顧吉環(huán)、涂元季編:《錢學森書信補編(3)》,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12年,第396頁。

(5) 涂元季、李明、顧吉環(huán)編:《錢學森書信(6)》,國防工業(yè)出版社,2007年,第158頁。

(6) 錢均夫:《御侮聲中應具備之航空知識》,《浙江教育行政周刊》1932年第3卷第28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