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虞美人

唐宋詞選讀百首 作者:楊敏如 著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①!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②。雕欄玉砌應猶在③,只是朱顏改④。問君能有幾多愁⑤?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①了:了結。

②故國:指南唐?;厥祝夯仡?,回憶。

③雕欄玉砌:雕花的欄干、玉石的臺階。泛指南唐的精美宮殿。李煜《浪淘沙》有“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玉樓瑤殿”同此。

④朱顏:即紅顏,盛年的容顏。這里暗指失國之變。

⑤問君:作者自問。君,作者自稱。幾多:多少。

這是李煜的一首感懷故國的名作。作者以形象的比喻、詰問的口吻、悲憤的情懷、激宕的格調,放筆悲號,寫盡末世國君的哀愁。據王铚的《默記》和《樂府紀聞》所載,這首詞和他的慘遭殺害不是沒有關系的。

開頭如俞平伯先生所云,“奇語劈空而下”?!按夯ㄇ镌潞螘r了!往事知多少!”一連兩個詰問,問得驚心動魄。宇宙無非有兩種形態(tài):永恒與無常。宋代蘇軾在看到無常的同時,還看到永恒,由此悟出人生有變和不變的道理:“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前赤壁賦》)但是李煜面對被囚的現實,他的生命中的自由與歡樂,人生的目的與人的存在價值全被奪去,他只見“無?!?,不見“永恒”。當將來未卜、眼前難堪之際,他悲呼道:這漫長的黑夜與白天,這可厭的春花與秋月,何時是個了結?。《谒X際縈回不已的往事,回首徒添恨,“往事只堪哀”(《浪淘沙》),因此他接著悲嘆道:為什么偏有那么多折磨人的往事啊!李煜搔首呼天,恨極怨極。兩個詰問,為晚唐五代詞中絕筆。下面兩句是以實際作答,補充前問:“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薄皷|風”承接前句“春花”;“月明”承接前句“秋月”?!坝帧弊滞嘎肚艚畹碾y耐;降宋“又”經一年,承接前句“何時了”?!肮蕠豢盎厥住背薪印巴轮嗌佟?。上闋曲調高亢悲慨,后來的女詞人李清照的《聲聲慢》似學此種。惟有作者經歷過大災難,鍛煉就大手筆,才能究詰人生,懷疑自然規(guī)律,寫出具有如此深度和力度的詞作,大有負荷全人類之悲哀之概。

下闋則用了曲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薄霸凇迸c“改”兩個動詞,沉穩(wěn)地、恰當地表達了物是人非的境況?!爸皇恰币辉~傳出詞人的無窮憾恨。這里的“朱顏”暗指“江山”,“朱顏改”暗指江山易色。“改”字點出全詞的題旨,悲恨的根源。最后,詞人把難以明說的去國之思、失國之悲、亡國之恨全都納入一個“愁”字中了?!皢柧苡袔锥喑??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真乃千古絕唱!這一股勁兒向東、向江南流去的春水,恰似綿綿不斷的去國之思;這滾滾無邊、滔滔不盡的江水,象征日夜嗚咽的失國之悲。水的洶涌滿溢,無情地把含恨的弱者淹沒覆亡,空留亡國之恨。固然,將愁比水,并非自李煜始。白居易有句:“欲識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夜入瞿唐峽》)劉禹錫有句:“蜀江春水拍山流……水流無限似儂愁?!?《竹枝詞》)后來模仿李煜詞句的更多。寇準詩“愁情不斷如春水”(《江南春》),秦觀詞“飛紅萬點愁如海”(《千秋歲》),都很精妙,但是氣象、格調都比不上他這兩句。王國維曾說:“后主之詞,真可謂以血書者也?!?《人間詞話》)他并非想抬高一個亡國之君的“愁”,而是贊嘆一位憑著真切之感、肺腑之痛、真摯之情寫了這樣一首內容上超出個人痛苦、藝術上達到詩的勝境的作者。王國維更把這首詞的末二句當做后主詞的代表來評價。這是因為它們突出了后主詞感情真摯、語言自然的特點;表達了弱者、文人的精神世界,從而牽動了同類讀者的相似感情,因而豐富了詞的表現力量,發(fā)揮了詞的抒情作用,有助于確立詞與詩相抗衡的地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