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月:march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一樣

在薄情的歲月里深情地活著:且行且珍惜 作者:慕顏歌 著


三月:march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過傷一樣

在薄情的歲月里,深情是一出悲劇,需要以莫大的勇氣注解。那些滄桑而又寂寥的句子,是一處處孤獨的傷。我會安慰自己,這些傷口并不痛苦,它們都是愛的烙痕。

被世界冷過,才知道溫暖的滋味

現(xiàn)在的我,極懶,電話都懶得接。一天早上五點,收到來自家鄉(xiāng)的電話,只響了兩三聲便掛了。我聽得出那邊的猶豫,是的,我已經(jīng)好幾個月不接任何家人的電話了。我知道我是如何讓一些人悲痛欲絕的,但是,也真的是沒有心情去面對。我相信他們會是最愛我的人,假如我一有什么風吹草動,會不顧一切照顧我,但是,我寧愿不要這種照顧。所以,我看到那個號碼,流淚,看著它不敢再響起,然后心疼。

那是我曾經(jīng)竭盡全力取悅的人啊,她有一點兒笑容,都會是我的天堂,可是現(xiàn)在,我不想了,不想了……不是因為恨,而是因為冷漠。愛里最大的傷害,不是對方討厭你,而是你做什么,對方都看不見。

曾經(jīng)的我,也曾極度勤快過。

我可以為了讓母親高興,以十三歲的嬌弱挑戰(zhàn)一百斤的挑水任務;我在做飯時,總是悄悄地給她碗里弄一個雞蛋,當然母親總是給弟弟吃了。那種不公平的愛,是怎樣地傷害了一個孩子的心!

我也記得我愛惜母親到了極致,不忍她一人苦累,半夜起來到秋收的稻田里去收割稻谷,或者,在所有小伙伴都穿著棉鞋跳繩玩皮筋的冬日,赤腳在露重天晚的野外,拔扯和我同樣嬌嫩的青草喂豬……那時我勤快的美名在村里四播,村人是不喜歡別人在自己地里拔草的,但一見是我,總見憐惜,從不呵斥。夏日炎炎時,我總不忍她出去勞動,所以每到中午,或夜晚,如果她還未曾歸來,我就會喊遍每一個她可能出現(xiàn)的地方,怕她口渴,怕她中暑。秋日雷雨時,那么大的雷,那么大的雨,別的孩子都躲了起來,我卻帶著傘,滿世界奔跑著找媽媽。

妹妹搗蛋,弟弟全然不知人事,這個世界,媽媽只有我可以依靠。我很弱小,但因為愛媽媽,所以,我很勇敢。至今,媽媽一想到我滿世界找她,就會感動得流淚,但是,這個曾經(jīng)是全世界最愛她的人,現(xiàn)在對她,大約也是全世界最冷漠的人……或許,愛在傷害里消耗殆盡了,一個沒有愛欲的人,有什么動力去勤快呢……

她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刻薄的語言是如何一次又一次將一個剛從深淵里掙扎出來的人重新踹回絕境的。所以,她永遠不曉得我因她而受的傷,她也永遠不會想到,在家什么家務都包了的我,在另一個家里是如何地十指不沾陽春水,我只在世界里全力取悅過她一個。

多年以后,我才明白,誰是財富的擁有者,誰就擁有特權(quán);誰將成為財富的擁有者,誰就可以擁有更多的寵愛。在那個重男輕女,又封閉得口水就能淹死人的環(huán)境里,母親的重男輕女,別無選擇,母親格外的重男輕女也格外沒得選擇。

弟弟寄托著母親全部的人生希望,她希望他出人頭地,希望他成家立業(yè),給自己一個含飴弄孫,不愁吃穿的晚年。她不是不愛女兒,她也為女兒做飯織衣借學費,她也會在女兒受重傷時不顧一切地要救治她,只是,她太弱小,即使她付出了全部,也依然不多,更何況她的希望已經(jīng)嚴重傾斜。

因為自小在家被欺負,她執(zhí)著地追求一份男人的呵護,然后,在我父親那兒,傷得體無完膚;因為太執(zhí)著于生子重振家門的希望,她在弟弟那兒,輸了個徹底。

世事從來玩弄人,你投入越多,抱的希望越大,得到的失望就會越大??梢哉f,弟弟病后,世間已無我的母親,只有母親的行尸。

命運,好比一個自稱賭神,實際是個騙子的家伙。他告訴你,只要你聽他的,你就一定會贏,而他其實,早就和莊家商量好了如何騙你。你滿懷希望地一注注地押了下去,可是你卻一直輸;盡管如此,那兩人還時不時給你一點甜頭,總能讓你心懷希望。你不甘心,終于押了全注,期望畢其功于一役,結(jié)果,你投入的一切,如落花一般逐了流水。

我不知道,被命運玩弄的母親,經(jīng)歷了多少悲苦交集,我只知道,這是一個希望一再破滅,還下輸了人生最后一盤棋的可憐女人。

是愛,是恨,于此時的我來說,已經(jīng)不重要。假如時光真的可以穿越,我想穿越于五十年前的某個夏天,把那個出生得不合時宜的小姑娘帶走,給她一個溫暖的童年,給她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假如可以,我一定要她知道,丈夫并不是天,兒子也不一定是希望;假如可以,我愿意跪在佛前求五千遍,許她一個擁有正見的人生。

不是世界太殘忍,而是當初太天真;不是歲月太薄情,而是我們忘記了活下去的初心。被世界冷過,才知道溫暖的滋味;生活沒有給予,是為了有東西讓我們爭取。很多傷害和委屈都是在告訴我們:得不到的,要爭取;得到的,要珍惜。

親愛的你,也如此。

面朝陽光,就不會有陰影

曾經(jīng)有好長一段時間,我非常恨我的父母。我覺得父母之間沒有愛,父母對我也沒有愛,一家人之間,永遠只有沒完沒了的批評、指責、爭吵和打罵。母親說話聲調(diào)急躁高亢,任何一丁點兒事都能引發(fā)她暴戾的責罵,這使得我對安靜有著變態(tài)的需求。我尤其恨我母親動不動就說這家女兒嫁了有錢人,那家人嫁女兒得了多少禮金,母親說話的口氣,讓我感覺她強烈渴望通過女兒嫁人,來改變家庭困境。

后來,看了動物影片《最后的獅子》,母獅為了保護孩子,四處流亡,被獅群欺負,被鬣狗搶奪食物,被牛王襲擊,在苦難中,她的三個孩子,一個被淹死,一個被踩死,即使這樣,她都沒有放棄尋找第三個孩子的想法。終于,她征服了獅群后,也看到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而這時公牛群向她的孩子走去,為了保護這最后的血脈,她竟敢悍然獨自對抗整個牛群……

媽媽難道沒有愛過我嗎?在我胳膊受傷時,冒著炎炎烈日背我找醫(yī)生;在我眼睛受傷時,夜里四處求藥;在冬日里別的母親都閑著時,給我打毛衣……她是有一些行為對我造成了傷害,但這不代表她的本意是要傷害我。她那么容易發(fā)怒,是因為她的期待沒有被滿足,她一直處于缺少愛,缺少陽光的狀態(tài),所以她那樣。

當我知道母親的任何情緒反應都只是受傷反應,并且相信她對我們也有著和母獅那般強大的母愛本能后,我徹底從心理上原諒了母親。我知道,她認為女人一生的命運都掌握在男人手里,要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就是嫁人。

而她嫁了一個窮人,所以她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兒不要再走那條艱苦的老路,覺得嫁個有錢人才是女人的唯一出路。這些思想深入骨髓,以至于任何一家人嫁女兒都成了她極關(guān)心的事。在那樣一個重男輕女的地方,她還有對女兒的殷殷期待,全心全意地在艱苦中照顧著自己的一兒兩女。她不完美,但足夠偉大。

至于父親,經(jīng)過對他的一系列奇葩經(jīng)歷的理解后,我也算是接受了他的性格成因。他根本不具備成家的能力和心態(tài),心靈在本質(zhì)上還是個孩子,虛榮、懦弱又自暴自棄。父母之間相互不理解,不知道人生之路要如何走,夫妻之間要如何相處,所以才有了痛苦的一生。

如果不小心遇上了這樣的父母,我們要在心態(tài)上把他們當成孩子看待,坦白地告訴他們,受傷有情緒很正常,但不當?shù)那榫w發(fā)泄會傷害自己和身邊的人。

當他們發(fā)脾氣時,我們不能著急,而是要讓父母冷靜下來,告訴他們,任何負面情緒都是心靈的自我防衛(wèi)機制,無論是生氣、抱怨、急躁還是妒忌,都是內(nèi)心期待沒被滿足導致的。我們可以問清他們期待我們怎么做,也要告訴他們,很多時候,我們并不知道他們有什么期待,也有很多時候,他們的一些期待是需要溝通的。

告訴他們,不是自己有期待,別人就應該滿足。每一個人都是獨立自主的個體,我們可以相互扶持,但相互扶持卻不一定是義務。所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己去做,不去干涉別人,不因別人沒有滿足自己的期待而感覺傷心。

我們要告訴他們,不能以主觀感受去片面地看待問題。任何形式的期待都是對他人的道德綁架,是一種懶惰的依賴思想表現(xiàn),我們只能要求自己做好自己。告訴他們,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彼此間只有自愿的相互協(xié)作,任何一方不愿意,都并不是錯。

如果我們真的這么和父母深入交流過,我們會發(fā)現(xiàn),父母并不會不講理,當父母向我們敞開自己時,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們和我們一樣,有那么多無法釋懷無法被理解的創(chuàng)傷。你會發(fā)現(xiàn),當父母感覺自己得到了你的理解時的那種感動,是你從任何別處都無法看到的。

了解父母的經(jīng)歷,了解父母記憶深處最難以忘懷的那些故事,了解他們的價值觀,我們就能理解父母的性格成因,就能幫助父母走出錯誤思維的桎梏。當然,這需要我們付出耐心,付出時間。沒有誰的心靈創(chuàng)傷是一兩次疏導就能解決的,改變思想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只要我們愿意,一點點去改變,總有一天,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那令人驚喜的變化:他們的抱怨越來越少,快樂越來越多,對你的理解和關(guān)愛也越來越多。你的每一分努力,都是對這個世界進行的改變,何況是對父母呢?

大多數(shù)人的童年都留下了父母造成的陰影,甚至陷于這種陰影中不能自拔。面向陽光,就不會有陰影。首先,我們要努力走出陰影,其次,只要相信父母是愛我們的,曾用最真實的本能守護過我們,那么,我們要學會原諒他們,并且?guī)椭麄兂砷L。

或許,在我們臨終做生命總結(jié)時,可以自豪地來一句:我?guī)椭改笇ふ业搅苏嬲娜松腋!?/p>

對不起,我實現(xiàn)不了你的愿望

很多成年人從來不給孩子自由,總是逼著我們成為他們心目中理想的樣子。當然了,這些成年人自己一般很失敗。他們自己都沒能按自己的成功要求,亮閃閃地活著,卻認為我們要是按照那樣的理論去做,就一定會成功。

對于那些動不動就要求你要怎么做的人,我想對他說:人不是長了兩只耳朵嗎?一只讓你進,一只讓你出。古代有一種飾品,叫充耳,這東西的作用,就是提醒我們盡量不要聽別人胡說?!多嵭す{》曰:“充耳,塞耳也……如見塞耳,無聞知也?!狈g過來就是:充耳就是把耳朵塞起來,要是你看見充耳這玩意兒,你就要曉得,別人不想聽你說啥子。嗯,如果翻譯錯了,不要怪我,我是故意的。

我非常反感成天揮著道德大棒欺負孩子的人,大約因為我自小是個懶得陽奉陰違的主兒吧。我老娘要求我學別人家姐姐那樣,即使弟弟往頭上澆開水也不吱聲。我聽了之后,索性把飯碗扣在弟弟頭上——與其這樣卑賤地活著,不如讓她弄死我算了。當然,我老娘沒有弄死我,只是一邊罵我,一邊傷心地哭了一場,我總是這般忤逆,卻又總見不得可憐的老娘流淚。唉,悲催的人生不寂寞,因為有難過陪著我。

我老娘總是逼我讓著弟弟和妹妹,有什么好吃的,他們可以放肆地享受,我卻只能看著。當然,幼小的我從來沒有想過反抗父母,不過是心里恨恨地說:總有一天,他們會變笨的!然后用一流的騙術(shù),把很難吃到的蘋果啊梨啊都忽悠到自己手里。

我這么不得寵的原因,不過是因為我大些。其實,我比我最小的弟弟,也不過才大三歲多,不曉得他們哪兒來的自信,認為我就必須成為一個偉大的勞動模范和學習榜樣。一句“你大些啊”,從道德上堵住了我所有作為孩子最正常的需求,無論是精神上的關(guān)愛,還是食物上的公平分配,都因這句話而與我無關(guān)。當時雖然覺得委屈,但是,那時還總自責,只以為自己氣量狹小,不能實現(xiàn)父母的愿望?,F(xiàn)在才知道,我其實沒有什么不對的,倒是我的父母的做法,比較具有反面的教育意義。

不過,到底是小孩子,內(nèi)心再怎么自責,也還是壓抑不了對食物的渴望。有次老娘問我弟,他怎么不吃水果?我弟說,都給大姐保管了——當然,都保管到我肚子里了。老娘被氣得沒辦法,為此我沒少挨揍。

捆綁了太多倫理道德的家,可能不是一個無愛的家,但卻一定是牢籠。所以,我跑啦,除了必要的聯(lián)系,幾乎完全不與家里溝通。我才不要一打電話,就聽見老娘說,你看誰的女兒嫁得多好,給了家里多少錢;你看誰給弟弟買上了大房子,你看……我同樣拒絕和我妹妹交流,因為她的口頭定語一定是:“你就是因為如何……才如何……”我不同意她說的每一個字,雖然我誓死捍衛(wèi)她說話的權(quán)利。

她并不了解我,只看到了我最差的一面。但是,家人總歸是家人,感覺愛不愛,都是愛的,喜歡不喜歡交流,都是要交流的。所以我對妹妹說:“去買本《做,才能改變》,在你看完之前,我不會和你說話,你根本不懂我。”她立即行動了,并且以最快的速度讀完了,激動地買了幾十本四處送人。這點倒是我妹極愛護我的證據(jù),雖然她的愛也不比枷鎖好多少,但心眼確是好的。反正自從她接受了她不懂我的事實后,我就開心了很多。

現(xiàn)在,我那原來成天怨語不絕的老娘,學會了想開;而我可愛的妹妹呢,也學會了放手,不再逼我一定要如何做。如果我不為自己爭取一回,恐怕還是要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般地活著,自己不爽,別人更難過。

壞婚姻一定是所好學校嗎?

有人說,徐志摩對原配張幼儀的離棄,正是為了成就張幼儀,也因此真的成就了張幼儀,就像司馬遷因為受了宮刑,才成就了《史記》一樣。由于負了靈魂有香氣的張幼儀,所以徐志摩這個原本至情至性愛憎分明的人,成了絕情的渣漢,殘忍的負心人。不僅如此,老徐把詩人這個物種也拉低成了不靠譜的極品。由此很多人認定,詩人才情是靠拿別人的感情墊背練出來的激蕩心魂,大凡女子,還是不要找詩人的好。

我也弱智地感慨,當下的壞事往往就是未來的好事,當下的痛苦可以收獲未來的智慧,當下的經(jīng)歷可以收獲未來的回憶,多么了不起!可見,壞婚姻是所好學校。沒有一個壞婚姻,上海女子商業(yè)銀行會少了一個張總,云裳服裝公司會失去一個女經(jīng)理,國家社會黨會失去一個好會計。這么一想,我馬上覺得自己的思想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diào)奢華有內(nèi)涵了。

弱智的我差不多要繼續(xù)這么弱智地剖析下去時,突然弱智地感覺頗有疑問,假如“壞婚姻是所好學?!边@個論點成立,那么,世間所有遭遇婚變的女子都應當成為張幼儀才對!即使沒有張幼儀的成就,至少也要像她一樣,經(jīng)過愛恨離別之后,過上質(zhì)量勝于婚姻的生活,但現(xiàn)實好像并不如此。

你看朱安嫁了魯迅后,一生都萎謝了;你看為愛流浪在男人之間的蔣碧薇,只是把過往的痛苦重復地循環(huán)一下;你看美麗才情如陸小曼,也只能依賴自己不斷貶值的自然資本去換取紅顏。唯有一個張幼儀,被婚姻傷害后卻活得活色生香,一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超越了兩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

不然遭遇壞婚姻的朱安、蔣碧薇、陸小曼,為什么沒有獨立,過上更好的生活呢?我想更多原因是她們沒有那份能力和實力。

就像所謂的愛憎分明,愛與憎,本就意味著兩個極端。本身就意味著不喜歡,就不會有真性情。而極端和真性情,也總離不了殘忍和決絕的支撐。魯迅就是不喜歡朱安,所以始終沒有與她發(fā)生親密關(guān)系;縱使徐志摩和張幼儀生了幾個孩子,也沒能和張幼儀建成什么溫情,所以日后才跑了路。

我們不能一邊指望人家真誠,還一邊指望人家心軟,即使沒有愛情也能報以溫情、柔情、親情。

如果一味只用感受說話,那就只會出現(xiàn)“對元配要絕對忠貞”和“就算不喜歡元配,也不要那么狠心……”這樣沒立場的話。我想,假如魯迅因為同情和心軟,一面與朱安維持名義上的婚姻,一面再娶許廣平,人們還是會不高興的,魯迅說不定會被定義成陳世美,而許廣平則是萬人唾棄的小……

其實,魯迅的殘忍是一種慈悲,他沒有給朱安任何幻想,免卻了她因希望到絕望的痛苦。朱安其實一直很絕望,這種持續(xù)的絕望雖然也痛苦,但其強烈程度呈邊際效應遞減的規(guī)律,越來越小。他隔絕了她一輩子都不會有的體驗,她雖可憐,但到底和未出閣生活一樣,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只是很多東西也無法擁有了,比如子女。

其實,一個女子的人格是否獨立圓滿,絕不是壞婚姻決定的。很多沒有壞婚姻的女人同樣人格獨立圓滿、靈魂有香氣,比如林徽因。決定一個人人格能否獨立的,既有家庭原因,天賦原因,也有外部環(huán)境原因,壞婚姻頂多是外境條件之一罷了。

在這三種原因中,天賦第一,因為這是萬難加身都不會改變的東西。雖然說“玉不琢不成器”,但你至少得是塊玉,才有被雕琢成玉器的基礎(chǔ)。

其次是家庭,我們看到,張幼儀出身很好,不僅在那個女子很少讀書的年代有書可讀,還有個特別疼愛她的有錢哥哥,她離婚后雖然帶著孩子,倒不用擔心生存問題,還可以安心地志于學。但生活中的很多人,并沒有那等幸運,很多女人一旦離婚,生計都成問題,哪會有心情去上學?滿腹才華的陸小曼不就是因為沒有生存能力,才做了一輩子外室嗎?更何況,有些人生計不成問題,也不會志于學。

再次就是類似于壞婚姻這樣的外界苦難了,這些苦難能在一定程度上放棄一些另外的可能,促使一個人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使命,正如司馬遷那樣。但是男人并不會因為受了宮刑就都變成司馬遷,其他受了宮刑的男人,都只是成了太監(jiān)。司馬遷要成為千秋太史公,受宮刑只是一個催化因素,但若沒有“繼往圣絕學,開萬世太平”的理想,沒有使命感,沒有掌管國家資料館的職務之便,沒有堅忍不拔的意志等一切其他因素的累加,他也不會寫成《史記》。

所以,壞婚姻是好學校嗎?

一個人有沒有成就,既不是某種障礙決定,也不是某種條件決定的。有沒有一樁壞婚姻,或有沒有一個李剛爸爸,都不是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一個人的全部原因。王侯將相并不一定有種,貧賤之民才有了改變的可能,我們的努力才有了希望。所以,要相信生命是一株會走路的花苗,努力尋找適合自己的養(yǎng)料,你才能開出美麗的花兒來。

不想被生活左右,就得左右生活

一個小“白羊”失戀了,他痛哭流涕地對我訴苦:“我現(xiàn)在很痛苦,很難過,怎么辦?”我看著他那張俊美的臉,面無表情地回答:“那就盡情地痛苦去!”

“可是我很難過,我是來找安慰的呢!”我白了他一眼說:“那就好好地體驗一下難過的感覺,這不挺好嗎?難過只是過得難點罷了,又不是不能過!”

他邀請我陪他喝酒,想喝個爛醉如泥。我拒絕了:“要瘋是你自己的事,要愛是你自己的事,要難過是你自己的事,要發(fā)泄也是你自己的事,不要扯上我。”

或許,有的人習慣了受點委屈就找人傾訴,別人也會告訴他們一些放下啊,淡定啊,舍得啊之類的大道理,但是,人的理性那么脆弱,根本敵不過受傷后的本能反應,再多的道理,也撫不平心頭的悲傷。不是一懂得道理,我們就能立馬滿血復活,像不曾受過傷一樣。

是的,別人安慰不了你的悲傷,如果你痛,就盡情地痛好了,如果你難過了,就好好地難過一下,因為你不好好地難過一下,接下來的日子可能照樣難過。心靈的傷不是外傷,一個真正非常受傷的人的痛苦,是不可能從別人的安慰里得到緩解的。

一個苦者對一位老和尚說:“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崩虾蜕姓f:“沒有什么東西是放不下的?!笨嗾哒f:“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崩虾蜕凶屗弥粋€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熱水,一直倒到水溢出來??嗾弑粻C到,馬上松開了手。和尚說:“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會放下?!?/p>

粗粗一看,覺得和尚說的頗有道理,但是再品卻會發(fā)現(xiàn)禁不起推敲。心靈很難量化了來看,更無法孤立地片面地看,偽禪師想用一種簡單明了但又似乎發(fā)人深省的方法來說明問題,但把事物的本質(zhì)屬性泛化了,使得整個比喻不僅失于嚴密,更淪為了俗套。

在比喻里,苦者與那杯水,各自具有某種程度上的孤立性,要苦者放手就遠離痛苦,一來需要那個杯子不會粘在手上,二來需要苦者忍受不了這個痛,三得是這杯水不太燙,至少從接觸到放下后,都沒有造成多大實際性傷害。但現(xiàn)實中,人們承受的真實苦痛,卻不是孤立得可以輕易劃清界限的。我們沒辦法叫一個為頭痛所苦的人放棄腦袋,也無法叫一個為心臟病所苦的人放棄心臟,而一個被滾水燙傷的人,再怎么放下,也需要時間來修復自己的燙傷。

同樣,假如一個人剛剛失去最心愛的戀人,和伊人的很多生活,深深地與他整個精神世界融合在一起,輕飄飄地說句,痛了就能放下,他就可以全然與過去決裂嗎?肉體上的苦痛,有很多并不是說放下就可以隨時放下的,精神上的痛苦,更是我們存在的一部分,要放下這種痛苦,無異于同自己的某一部分割裂。

所以,我認為,痛了,就盡情地痛去,就體驗一回抓肝撓肺帶來的求生不能、求死不得,體驗一回怒火攻心時的血脈賁張。

只要我們還活著,就得在肉體里經(jīng)歷最真實的冷熱痛癢,在精神上承受最刻骨的喜怒悲憂。除非生命結(jié)束,沒有誰能無視或屏蔽這些體驗。

不是痛了就能放下,不是割裂就能治愈,正如不是努力就能得到一樣。有一些事情必然會朝我們無法控制的方向發(fā)生,漫長人生里,永遠與我們相伴的只有不安,我們唯一可以做的事是努力強大,甚至強悍。

人生是一盤用一輩子與生活博弈的棋局,任何高手,都無法在一開始就預知全局,無法百分百地知道生活會落子何處,只能考慮每一步后手的可能。

沒有絕對的退路。哪兒有生活,哪兒就有對手,我們不得不永遠戰(zhàn)斗下去,生活不會因為我們痛了哭了,就停止出手。

修煉一顆恒心,才能不跟著世相的千萬般變化,把自己走丟。如果不想被生活左右,就只能左右生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