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養(yǎng)狙
劉基
本文選自《郁離子》,“郁離”二字,意謂文明。劉基在此書中,全面闡發(fā)了他的哲學(xué)、政治、倫理、道德觀念。每段文章長者千言,短者百字,議論之中雜以寓言,在向統(tǒng)治者諷諫的同時(shí),進(jìn)行了深刻的揭露。《楚人養(yǎng)狙》就是代表章節(jié)之一。這則寓言的開場與結(jié)尾是極富戲劇性的。狙公由最初的牢牢掌握主動權(quán),到最后餓死家中,關(guān)鍵的因素是眾狙的覺醒和抗?fàn)?。全文篇幅雖短,讀者卻能從狙公與眾狙的命運(yùn)和地位所發(fā)生的變化中聽到歷史發(fā)展的腳步和節(jié)奏。另外,本文的語言簡練古樸,與主題相映生輝,耐人尋味。
楚有養(yǎng)狙以為生者[1],楚人謂之狙公。旦日,必部分眾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實(shí),賦什一以自奉[2]。或不給,則加鞭棰焉[3]。群狙皆畏苦之,弗敢違也。
一日,有小狙謂眾狙曰:“山之果,公所樹與?”曰:“否也,天生也?!痹唬骸胺枪坏枚∨c?”曰:“否也,皆得而取也。”曰:“然則吾何假于彼而為之役乎[4]?”言未既,眾狙皆寤[5]。
其夕,相與伺狙公之寢,破柵毀柙[6],取其積,相攜而入于林中,不復(fù)歸。
狙公卒餒而死。
郁離子曰[7],世有以術(shù)使民而無道揆者[8],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覺也;一旦有開之,其術(shù)窮矣。
【翻譯】
楚地有個(gè)以養(yǎng)獼猴為生的人,大家都叫他狙公。每日清晨,他都在庭院中給猴子分派任務(wù),命令老猴帶它們?nèi)ド街?,采集各種草木的漿果,然后抽取十分之一供他自己享用。誰要是不交,就鞭抽棍打。對他,猴子都又怕又恨,誰也不敢反抗。
一天,一只小猴問它的同伴:“山上的果樹,是主人種的嗎?”眾猴齊聲說:“不是,是天生的?!庇謫枺骸澳鞘遣皇浅酥魅耍l也摘不得呢?”大家回答:“不對,誰都可以摘?!薄澳敲?,我們又為什么非得借助于主人,而白白供他使喚呢?”小猴話音未落,群猴皆已恍然大悟。
那天夜里,猴子等狙公入睡之后,齊心合力,沖破獸籠,帶上主人平日積存的果實(shí),手拉手逃往山林,一去不復(fù)返。
狙公最后活活餓死家中。
郁離子認(rèn)為:凡是不肯按照治國之道與法度,而一味倚仗權(quán)術(shù)役使百姓的國君,其地位與狙公相差無幾。只因人民愚鈍而尚未覺悟。一旦有人啟發(fā)、點(diǎn)撥,他們馬上就會黔驢技窮!
注釋
[1] 狙(jū居):獼猴。
[2] 賦:征收。什一:十分之一。
[3] 鞭棰(chuí垂):鞭打。棰,短木棍。
[4] 假:借用,借助。役:使喚。
[5] 寤:通“悟”。
[6] 柙(xiá俠):木籠子。
[7] 郁離子:作者自指。
[8] 道揆(kuí奎):語出《孟子·離婁上》:“上無道揆,下無法守?!敝敢粤x理度量事物,此句道揆與術(shù)相對而言,是指治國之道與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