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人說:“就是最豪華的人,在張愛玲面前也會感到威脅,看出自己的寒磣。”同樣道理,在張愛玲的文字面前,再仔細的文本閱讀,也會顯得粗枝大葉??晌覀冞€是要“細讀張愛玲”,為什么呢?
1990年秋天,我在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參加一個Seminar,“女性主義與中國現(xiàn)代文學”,其中有一半的時間在討論張愛玲,李歐梵教授主持,周蕾的書做參考教材1。修課的同學中現(xiàn)在很多人已是著名教授。為了參加這個Seminar,我常常要在大學南面的Westwood 和Rochester路口找免費停車位。當時我一面在街口轉來轉去找車位,一面腦子里想著英文論文的概念,張愛玲、小上海、小市民社會等,所以那個路口的超級市場、郵局、書店……我都已經(jīng)非常熟悉。萬萬沒想到,原來張愛玲最后住的地方就在那個路口,她平時去的超級市場、郵局、影印店,就是我常去的那幾家。
在UCLA我們當然也議論過張愛玲的近況,只聽說她隱居在洛杉磯,我們想象她大概隱居在Santa Monica Beach或比弗利山莊。她那么出名,生活應該會舒適高雅,文化界誰也找不到她。誰也沒想到她原來就住在我天天停車的路口。
實際上,我們后來看到資料2,張愛玲最后十幾年住在洛杉磯時的生活狀況有些凄慘。她有時候租房,兩個月的首付租金都付不起,要問律師借。我們窮學生都能付。除了最后住的Westwood,之前她住的北好萊塢等都不是好區(qū)。Motel怎么能長住?而且她沒有車。洛杉磯這個地方,不開車的話,走路、坐巴士都是很辛苦的。她去世以后好幾天才被人們發(fā)現(xiàn),房間里只有一堆紙箱,什么家具也沒有,有一些漂亮衣服被帶來帶去。她后來老是搬家。大家知道她早期有一句話:“……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span >3這是多么精彩的象征,沒想到作家的晚年,竟把象征變成了寫實。她十幾年間到處搬家,她說自己身上有蟲,竟把頭發(fā)都剪了。
戴文采,《美洲中報》的一名編輯,一度知道張愛玲住址,就在附近也租了一間,等了好些天都見不到人。最后沒辦法,她只好將紙條塞在張愛玲房門下面,紙條上的內(nèi)容大概就是說我是臺灣的記者,想見一面,問幾個問題,您不反對的話,我明天什么時間來找您。到了第二天中午,她再去的時候房子空了,沒人了,搬走了,像聊齋一樣。也不清楚搬家與記者有沒有關系。最后戴文采好像是根據(jù)幾天來垃圾箱里收集的東西寫了整版的報道,說她牙齒出血、吃什么冷凍食品、用牙線、涂什么藥等。4
后來我遇到南加大教授張錯——把張愛玲骨灰撒在海上的葬禮就是張錯教授參與主持的。張錯跟我說:許子東,就算你在路上碰到她也沒有用,你根本認不出她。為什么?因為她到晚年就變成美國人說的Bag Lady,窮困潦倒的婦人。她最后好多年只穿超級市場最便宜的2.99美元的中國產(chǎn)的塑料拖鞋。她要在超級市場門口跌倒,人們恐怕都不敢扶,因為怕到時候會被起訴,未經(jīng)允許接觸老人身體,賠都賠不清楚。就是這么一個凄涼的境遇。
這么驚艷一生的作家,“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5,最后生活怎么這么悲涼。她晚年不是沒有錢,也不是沒有名,她至少在臺灣、香港已經(jīng)非常紅。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使一個迷戀華麗雕刻世俗的作家這樣自絕于世界?林式同的回憶錄說,有一次律師臨時告訴她要去上海出差,在電話里聽到上海兩個字,張愛玲就停了下來,停了足足兩分鐘,律師也不敢說話。過了兩分鐘以后她又恢復常態(tài),淡淡說一句:“恍若隔世?!蔽以谏虾D暇┪髀返闹厝A新村住過十幾年,很晚才知道1949年張愛玲也住過重華新村,在那里目睹解放軍進城。同一條弄堂,和在洛杉磯一樣,又一次跨越時空的擦肩而過。
我有心閱讀張愛玲的學術理由,第一,張愛玲凸顯了海外與中國內(nèi)地現(xiàn)代文學界的重要分歧。我希望能討論這些分歧的現(xiàn)狀與原因。簡單地說,張愛玲在臺灣地區(qū)、香港地區(qū)以及海外華人文學中的影響,就像魯迅在中國大陸文學界的影響一樣大。第二,張愛玲研究是“重寫文學史”的突破口,或者說張愛玲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個很難安放的作家?!棒敼┌屠喜堋迸抨犈诺煤煤玫?,現(xiàn)在突然擠進一個張愛玲,文學史的次序跟價值觀會受到什么影響?第三,張愛玲好像既屬于嚴肅文學,又屬于流行文學,她有意無意地跨越又調和了雅俗的界限。所以,她現(xiàn)在一方面能在大學里成為僅次于魯迅的博士、碩士論文題目,同時她又是一個街頭巷尾、花邊新聞、大眾輿論、時尚雜志都可以拿來消費的文化符號。
讀者即使不那么關心文學史的問題,但還是喜歡張愛玲。為什么?因為張愛玲小說的主題,一言以蔽之:愛情戰(zhàn)爭。在張愛玲筆下,愛情故事不只是鮮花、月光、沙灘、溫情,或者來點悲劇,車禍、白血病等等。張愛玲的愛情故事里面,有的是策略,有的是計算,或者戰(zhàn)斗,或者博弈。平凡的日常生活,怎么樣才是愛情呢?什么樣的男人女人不能愛?……我真是不懂,一個二十幾歲的女子,什么經(jīng)歷都沒有,怎么就能寫出這樣的句子:“生在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6為什么她能寫出這么多精致的利己主義的愛情故事,可是一旦自己談戀愛,卻一意孤行,飛蛾撲火,輸?shù)眠@么慘?或者倒過來說,一個全然不懂世故的女人,怎么能寫出這么多天才的愛情棋譜和婚姻戰(zhàn)役?
本書會重點分析《第一爐香》里上海女生在香港沉淪的幾個階段,怎么樣一步一步合理自然地步入荒誕;會仔細閱讀《金鎖記》當中殘酷的浪漫文字與經(jīng)典的頹廢畫面;通過《傾城之戀》,我們要沙盤推演愛情游戲的基本規(guī)則;通過《紅玫瑰與白玫瑰》,要看作家如何解剖男人這種動物的人性;我還會講一下《留情》中的上海腔調,《茉莉香片》中的雌雄同體,《心經(jīng)》中的戀父情結,還有《桂花蒸·阿小悲秋》中的勞工形象。我們也會研究為什么張愛玲在美國的英文寫作不成功,還有她跟賴雅第二次婚姻的詳細情況。當然我們的一個重點,是細讀張愛玲晚期風格的代表作《小團圓》,我們會比較張愛玲和胡蘭成對同一個故事的不同講法,看看“一個女人何以不惜一切地愛上顯然不該愛的人”7。在這當中我們會討論三個問題:什么樣的人顯然不該愛?為什么女人會不惜一切?什么才是愛的定義?還有,女人都是同行嗎?《小團圓》里奇特的母女關系,也是我們要特別討論的題目。
貫穿全書,我會試圖討論張愛玲在整個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地位,關注她跟胡適、傅雷、柯靈、丁玲、夏志清、宋淇等人的關系。張愛玲對后來很多作家都有影響,比如白先勇、朱天文、王安憶、賈平凹、黃碧云。但所有這些文學史層面的學術討論,都必須首先建立在作品分析、文本細讀的基礎上。從作品出發(fā),而不是從理論出發(fā),是這本書稿的寫作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