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火氣褪盡方境界

流水四韻 作者:曹乃謙 著


序 火氣褪盡方境界

王干

前不久和施戰(zhàn)軍、劉醒龍等去香港參加文學交流,有一個展覽叫“百年香港蛻變”,展覽題字遠遠看去,施戰(zhàn)軍說,像是王干寫的。我說我寫不了,寫的人至少比我大三十歲,因為沒有火氣了。香港同行說,這是饒宗頤寫的。之前沒有見過饒宗頤先生的書法,但久聞其在國學方面深厚的造詣,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今日目睹其字,滄桑而遒勁,功力深厚,非歲月和學問同時熔鑄不能兼得。

火氣一詞,屬于中國民間術語,很難具體定義,用在藝術方面,大致與年輕、熱情、奔放、繁縟、急切、飄逸有關。中國文人講究琴棋書畫皆通,而琴棋書畫的高境界,是褪去火氣,是見山還是山的境界。圍棋的最高境界是流水不爭先,古琴的境界是枯音,枯音者是褪盡火氣,歷經(jīng)滄桑。

在文學界,大家都公認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最沒有火氣,他的作品行云流水,行于所當行,常止于不可不止。一代宗師逝去之后,時時讓人懷念。曹乃謙與汪曾祺結下不解之緣,第一次聽說曹乃謙的名字就是在汪曾祺先生的家里。汪先生剛從山西回來,很興奮地說,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叫曹乃謙的作者。老頭兒很少這么興奮,我記住了曹乃謙的名字。之后又在《北京文學》上讀到了曹乃謙的小說《到黑夜想你沒辦法》,還有汪先生的推介文章。說實在的,我當時并沒有覺得曹的作品特別打動我,只是覺得特別樸素,特別簡潔。多年之后,傳出了馬悅然先生對曹乃謙的作品厚愛的新聞,也印證了汪曾祺先生的眼光的獨到。馬悅然先生是因熱愛汪曾祺而“傳染”到曹乃謙,還是曹的作品本身打動了這位對中國當代文學情有獨鐘的漢學家?待解。

后來我和曹乃謙有了一些交道。2008年的時候,我們一起去河南的云臺山參加《檢察日報》的筆會,發(fā)現(xiàn)曹乃謙的愛好向著汪曾祺先生的方向發(fā)展。他隨身帶著一棋一簫。棋是圍棋,簫是“玉人何處教吹簫”的簫。途中,我們還對弈了好幾盤。他的棋好搏殺,頗有古風,但對當下圍棋的了解不多。也聽他吹過幾首古曲,不是特別熟稔。他說他不專門吹古曲,只是吹喜歡的歌曲。他還向我們展示了他的書法作品,也給筆會的舉辦方寫過好幾幅字。他的字給我的感覺是,整體章法不錯,好看。當然,筆會上寫得最多的是莫言,他一個晚上興致來了,要寫十幾張,求字的不一定知道莫言很快就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都知道他和曹乃謙被漢學家馬悅然看好。之前,在瑞典駐華使館,我和馬悅然短暫交流過對曹乃謙的看法,馬說,他要去山西大同看他。

在筆會期間,他有時候一個人在默默地吹簫??吹贸鰜恚苣酥t有志于琴棋書畫。我說,你這種品格的人應該彈古琴啊。他說,沒有老師啊。是的,古琴沒有老師是很難自學好的,古琴常常需要現(xiàn)場演練,甚至需要手把手的傳授。我說我認識古琴大師成公亮,等聽說他遠在南京生活時,他不免有些失望。

現(xiàn)在我們讀到的散文集《流水四韻》,如曹乃謙所言,《流水四韻》篇篇都在寫“我”,卻又篇篇都寫“母親”。三十六題,是作者沉淀一生的關于母親的記憶。一位不識字的農(nóng)婦的一生,本應是龐雜博大的一部書,但在曹乃謙筆下化為形式感十足的三十六則小品。篇篇都可獨立閱讀,卻又相互勾連,最終顯影出上世紀生活于中國北方農(nóng)村的一位典型的母親形象和其艱難波折的人生際遇。曹乃謙如此結構本書,固然有如他所言的身體病痛,以及因為對母親的深沉愛戀而長時間無法落筆等現(xiàn)實原因,但或許,這里也有文學層面的因素。文學是關乎記憶的藝術,寬泛來講,可以說文學就是對記憶的或虛或實的呈現(xiàn)。作者感受到要書寫母親的強烈的創(chuàng)作沖動,卻時常行文凝滯或無從落筆。這其實也是許多作家創(chuàng)作中常見的情形——越熟悉的人和事,越不知從何寫起;感情越?jīng)坝?,也越無法將情緒凝注筆端。何況,在很多時候,情感溫度過高,對寫作只會帶來傷害。曹乃謙這部書的寫作過程,從其母親去世算起,延宕了十余年。這十余年,于當下的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是一段相當漫長的距離。在看完整部書稿之后,我依稀感到,也正是這段為期十年的時間距離的存在,成就了這部書。在悠悠歲月中,是記憶,它自動幫助作者完成了打磨、淘洗、醞釀和沉淀的工作。它披沙揀金,將文學性最為深厚的那部分人生,自行呈現(xiàn)。如此,也就不難理解本書“三十六題”短文式的結構。它或可比之為一種“珍珠項鏈”式的結構,每一顆珍珠,都是一段時期內(nèi)的記憶痛點。同時,也是記憶,在為對寫作有害的那些情感熱浪降溫去火。曹乃謙的敘述,也如其一貫的小說語言那般,歸于冷靜平淡。

在書中,作者寫到常愛愛和鄭老師的死亡。常愛愛是“我”的初小同學,是一名好學生,對同為好學生的“我”還有一種單純的“好感”,但這種“好感”還未及發(fā)展為男女之愛,常愛愛便因“我”的一句話而誤吃了有毒的東西,很快身亡?!拔摇毕矚g也喜歡“我”的鄭老師,但她產(chǎn)后“沒有好好地休養(yǎng),就急著來給我們上課”得病而死。這種年少時對“死亡”的體驗,在作者從容風趣的敘述中,給讀者留下足夠的震撼與思考空間,讓人唏噓。在這些印象深刻的人物之外,《流水四韻》三十六題的主角,仍然是母親。母親是一位目不識丁、爽直潑辣又深明大義的農(nóng)村女性。這種性格特點,是在母親與“我”的日常生活細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的,并且不乏諸多有趣生動的細節(jié),比如母親一生氣就讓“我”寫作業(yè),“我”經(jīng)常要寫兩遍作業(yè);母親偷偷幫“我”完成學校積肥和除四害的任務,因為認為學?!耙粷M是”不讓學生學習,等等。

人的一生就像流水。讀過此書,了悟于那些平凡的生命,其實都在時間長河里留下屬于自己的命運浪花。流水是時間的隱喻——文學,或許是其間那些讓我們怦然心動的朵朵落花。他的樸素的背后隱藏著一種痛和愛,這種痛和愛需要時間的磨洗和沉淀才會慢慢品嘗出來。

一個時代成了曹乃謙作品中隱藏著的主角。對時代,曹乃謙在作品內(nèi)不予置評,這也是他始終堅持的美學判斷、情感判斷,反對政治判斷、道德判斷等非文學判斷的文學姿態(tài)——這是一個堅持做自己的人。更值得注意的是:貧窮、落后、苦難……所有風劍霜刀,未曾改變他作品中的人的可愛,當然,借這部作品,我也看見了一個可愛的、成長中的曹乃謙:迷糊、聰慧、細膩、善良、頑皮,充滿活力。現(xiàn)當代的作品中,讓人覺得可愛的人物少,舉著批判旗子的作家筆下沒有多少可愛的人,閏土的可愛曇花一現(xiàn),隨即轉為麻木。人們在失掉可愛,賈寶玉可愛卻不適宜凡俗生活,家族破敗后他是何其恓惶??蓯鄣娜擞幸环N清潔的品質,有著靈魂的活力,持守著本真本性。可愛的人越多說明社會越健康,極寒背景下可愛的人兒,則如同冰山上開出的雪蓮花。

在作品中有兩個曹乃謙,一個以少年懵懂清澈的目光打量世界,一個則隱忍悲傷,以深致的關懷、客觀的判斷為人物塑形?!澳樧屌K手抹得一道一道的黑”,這不僅是“流淚”的證明,也是老曹乃謙在以制造笑點渲染悲情,是一個可愛的老頭隔著幾十年的光陰,在慈祥也有些狡黠地打量一個小于六歲的女童——他的表妹?!耙桃獭比ナ篮蟊蝗擞眯∑杰嚴貋恚倌瓴苣酥t則看見“街門外,停著輛毛驢拉的小平車。一個我沒見過的老頭,正舉著我家的那個日本軍用水壺喝水。他那樣子像是在吹軍號”。這里面就是少年原初的視角,天真的少年以自己的趣味為所見的形象賦形:“像是在吹軍號?!边@同樣是以制造笑點渲染緩慢加深的悲情。書法以“隔行通氣”為高境界,老少兩個曹乃謙相差五十八歲,憑借字里行間不變的可愛,遙遙顧盼。

曹乃謙通過這部作品找到了他失散五十八年的另一個自己,也找到了五十八年前那些可愛的人兒:表哥、常吃肉、常愛愛、鄭老師、慈法、方悅、存金……表哥背書的任務沒有完成,手掌被老師的戒尺打腫了,他還能笑著吃醬:“姥姥把黑醬給他抹在手掌上,說這樣就不疼了。我問他疼不了,他笑著說不疼了。就說還就伸出舌頭舔手掌上的醬”。常吃肉把“我”視為親兄弟,學校發(fā)動學生“積肥”,常吃肉決定先幫我解決,他甚至沒有考慮先給自己的妹妹常愛愛完成“積肥”任務。常愛愛是一個有雀斑的女孩,聲稱男的里面“就愛見一個人”,“我”問那人是誰,常愛愛說:“你知道。”本來她希望吃蒼耳治雀斑,而我說菩薩也有雀斑,她就不吃蒼耳了。鄭老師穿著丈夫寬大的軍裝來上課,“我說鄭老師你穿著真好看。她的臉‘唰’地紅了”。她是一個會臉紅的女教師,并且她“悄悄跟我說:‘你聽了別嚷嚷?!艺f噢,我不嚷嚷。她說:‘老師,肚里,有孩子啦?!?/p>

曹乃謙的作品,在敘述語言上具有非常高的辨識度,平和、自然、質樸、客觀、簡練,以其汪曾祺稱之為“莜面味”的語言吸引了大批擁躉。曹乃謙是一個內(nèi)心柔軟、細膩的人,是一個看重人情的作家,所以,在他的筆下,我們可以看見那么多人心和情感的風吹草動。而他的敘述褪盡火氣,回到了語言自身,也就回到了人物自身。

曹乃謙作品的外部風格,是由他的內(nèi)心生發(fā)出來的。細軟的草有著茂密的根須,那些草的莖須汲取著曹乃謙內(nèi)心的養(yǎng)源。他的心如平凡的發(fā)暄的土地,是作品安詳?shù)暮蠖?。選擇近乎“細草”的作品風貌,并非他心中沒有樹、容納不下石。我以對美學原則的取舍觀之,覺得是曹乃謙的一種選擇:他選擇細弱、平易、家常,沒有選擇偉岸、強健、宏大。這也是他,一個被人喚作“鄉(xiāng)巴佬”,也自認為是鄉(xiāng)巴佬——這樣一個堅持做自己的作家的可愛之處。

在這里我想引用一下汪曾祺對曹乃謙的評價。其人已經(jīng)仙逝十七年,其言也過去廿七載,但至今尤不失其光輝。他夸贊曹的語言很好,“好處在用老百姓的話說老百姓的事”,同時也指出曹乃謙的格局應該大一些,“寫兩年吧,以后得換換別樣的題材,別樣的寫法”。兩年早就過去了,二十多年過去了,曹乃謙的寫法好像還沒換,當然堅守本身也是一種價值。曹乃謙前些年中過一次風,他的口齒已經(jīng)不如文字流暢,他與世界的交流更多地依賴于文字,文字是他與這個世界的最重要的通道?;蛟S年過花甲的他正在醞釀別樣的寫法,別樣的題材。

曹乃謙在本書的《后記》中說:“今后,我打算繼續(xù)用這種方式,一節(jié)一節(jié)地,九題九題地制作下去,最后再加工整理出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把她獻給我恩重重如山、恩深深似海的,自私又高尚、渺小又偉大的母親?!彼赃@種“珍珠項鏈”式的結構創(chuàng)作他的長篇《母親》。我們在期待,文壇在期待,世界也在期待。

2015年5月30日定稿于懷柔觀山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