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盡心上(節(jié)選)
[戰(zhàn)國]孟子
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注釋
故:事故,即災患病喪。
怍:音zuò,慚愧。
簡評
這幅《仰不愧于天》,是豐子愷先生1944年(甲申年)送給國民黨耆老武葆岑之作,林青是武葆岑的字。
孟子認為君子有三件樂事:其一,父母健在,兄弟安康;其二,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其三,能做個好老師,教育天下的英才。而擁有天下不在此列。為了強調(diào)這一點,他甚至把這句話原封不動說了兩遍。
人活一世,能做到心地無私、俯仰無愧,便可以說是坦蕩的君子,哪怕前路坎坷、獨行無侶,亦可一個人活成一支隊伍。就像這幅畫里這個背對蒼松、佇立巉巖的孤獨身影,單薄,卻有勁拔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