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雨巷
邸玉超
近幾日天氣晴好,甬道兩旁的丁香花繁茂地開了,空氣中彌漫著的花香,時而淡淡的,時而濃濃的,引誘人不得不去欣賞。丁香花象征著純真無邪、初戀和幽怨,她獨特的芳香、優(yōu)雅的花色、高貴的姿態(tài),讓人心儀。
午后慵懶的時光里,在丁香花的馨香中,讀戴望舒的詩,不禁怦然心動。讀詩,真是一種奢侈的享受。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他因此而贏得了“雨巷詩人”的雅號。1927年夏天的中國,風雨如晦。戴望舒等幾位曾參加過進步活動的青年隱跡于松江的好友施蟄存家的小樓上。閑來無事,戴望舒在翻譯西方詩歌的同時自己也創(chuàng)作了許多詩歌,其中就有《雨巷》?!队晗铩肥撬麅?nèi)心情境的外現(xiàn),失望、希望、幻滅、追求,這些情緒的糾結(jié),讓詩人在現(xiàn)實與夢幻間躑躅彷徨。那一時期的青年知識分子,特別是初露頭角的敏感的詩人普遍都有一種幻滅感。茅盾1927年以自己參加革命的經(jīng)歷寫成的第一篇小說就叫《幻滅》?!队晗铩肪褪窃谶@種復(fù)雜的社會背景下產(chǎn)生的。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運用象征的手法,把當時黑暗冷酷的社會現(xiàn)實暗喻為悠長狹窄而陰暗寂寥的“雨巷”,沒有陽光,沒有生機,破敗頹廢,死氣沉沉。而“丁香一樣的姑娘”是美好理想和希望的象征。
主人公“我”懷著理想破滅的失望,在冷漠、凄清的雨巷中孤獨徘徊著,內(nèi)心幽怨,但仍然殘存著一絲朦朧的愿望: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她曾經(jīng)靜默地走近詩人,盡管她向詩人投出的是太息的目光。然而,丁香一樣的女郎終是像夢一般地從詩人的身旁飄過,走盡了寂寥的雨巷,從現(xiàn)實中消失了,留給詩人的是無限惆悵。
盡管如此,詩人并沒有斷了對未來的憧憬與期待,依然撐著油紙傘苦苦追尋著: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詩中的意象共同構(gòu)成了一種象征性的抒情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傷又有期待的情懷,并給人一種朦朧而又幽深的美感。詩中重疊反復(fù)手法的運用,回蕩著一種流暢的節(jié)奏和旋律,體現(xiàn)了戴望舒詩歌一貫的追求:詩境的朦朧美、語言的音樂美和詩體的散文美。
其實,我更愿意把《雨巷》讀成愛情詩。戴望舒的憂郁不僅來自對于理想的追尋過程中的迷茫與失落,也源自他坎坷的愛情。他心內(nèi)一直無法忘卻他的初戀——與施蟄存妹妹施絳年的愛情。《雨巷》中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就是施絳年的化身。多年苦戀,到頭來戴望舒終于知道,施絳年不愛他,那刻骨的愛只是單相思。施絳年與他友情多于愛情,所以總是若即若離: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
默默彳亍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靜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后來,她終于和他分手了: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
她靜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墻,
走盡這雨巷,
消逝得無影無蹤。甚至——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無可奈何中,詩人依然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的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后來,他與溫柔漂亮的穆麗娟結(jié)婚。由于他深陷于施絳年的虛幻愛情不能自拔,婚姻自然難以幸福,最終穆麗娟與他離婚。對愛情完全失望的戴望舒在香港與一個比他小二十六歲的女子楊靜結(jié)婚,沒過幾年,楊靜便棄他而去。在戴望舒四十五年生命歷程中,經(jīng)歷了與施絳年的傷心之愛、穆麗娟的不忍之離和楊靜的無奈分手,不同的女人,相同的結(jié)局。戴望舒的一生,是一部凄楚哀婉的情愛悲劇史。
在丁香花以外,還有一束勿忘我,讓人傷感地流連。
為你開的
為我開的勿忘我花
為了你的懷念
為了我的懷念
它在陌生的太陽下
陌生的樹林間
謙卑地,悒郁地開著
在僻靜的一隅
它為你向我說話
它為我向你說話
它重數(shù)我們用凝望
遠方潮潤的眼睛
在沉默中所說的話
而它的語言又是
像我們的眼一樣沉默
開著吧,永遠開著吧
掛慮我們的小小的青色的花。
(《見勿忘我花》)
勿忘我花是深情而浪漫的花,這花像一個多事而純真的孩子,為兩個相愛的人傳遞花語,傳遞情思。然而,詩人最值得珍惜的初戀丟失了,他的愛情是青澀的,目睹了他的愛情的林間的花也是青色的。傷感和憂郁籠罩著他的詩歌。
戴望舒是現(xiàn)代詩叢林中的開拓者,他撐著一把油紙傘,在詩的泥濘小路中跋涉。他的詩主要受中國古典詩詞的滋養(yǎng)和法國象征主義詩人的影響。當年戴望舒翻譯的外國詩歌后來結(jié)集為《戴望舒譯詩集》,其中有深受戴望舒喜愛的法國象征主義詩人魏爾倫、耶麥、果爾蒙等人的詩作,還有波特萊爾的《惡之花》、西班牙詩人的作品等。
那少女是潔白的
在她的寬闊的袖口里
她的腕上有藍色的靜脈
人們不知道她為什么笑著
有時她喊著
聲音是刺耳的
難道她恐怕
在路上采花的時候
摘了你們的心去嗎?
……
有一個青年人苦痛的時候
她先就不作聲了
她十分吃驚,不再笑了
在小徑上
她雙手采滿了
有刺的灌木和蕨薇
她是頎長的,她是潔白的
她有很溫存的手臂
她是亭亭地立著而低下了頭的。
我不能確切地讀懂法國現(xiàn)代大詩人耶麥筆下的《少女》象征著什么,但詩中傳達出的情緒就足以讓人感動,讓心靈為之蕩漾。作為現(xiàn)代派新詩的領(lǐng)軍者,把西方的象征主義手法與中國古典詩詞意境相融合,是戴望舒對中國現(xiàn)代派詩歌的一個重要貢獻,對中國新詩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戴望舒生平總共定稿發(fā)表了九十二首詩歌。作品雖然不多,但在詩歌藝術(shù)上,卻呈現(xiàn)出了獨特的成就與魅力。
戴望舒是尋夢者,也是中國現(xiàn)代詩壇上飽受爭議的一位詩人,他是彷徨的,也是堅定的。而今,許多批評過“雨巷詩人”的詩人早已被人淡忘了,我們卻徜徉在“雨巷”中樂此不疲,讓藝術(shù)之雨淋遍全身,讓心靈獲得美的滋潤。戴望舒的意義就在于《雨巷》,沒有《雨巷》就沒有戴望舒,沒有戴望舒,中國現(xiàn)代詩歌百花園就會少了一朵迷人的丁香。
近一個世紀悠長的時光靜默地遠去了,那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依然讓我們無限向往,像那姑娘一樣美麗的丁香彌漫在時間的小巷。
1933年的那場雪
邸玉超
窗外藍天白云,陽光燦爛,風中飄蕩著一首悠揚的樂曲,而我的思緒卻仍然在一個透明的夜晚徘徊。那是一個距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遙遠的夜晚。
距離可以讓人遺忘,也可以讓人懷想。
那是一個透明的夜,透明得赤裸而招搖,痛苦而又痛快?!锻该鞯囊埂肥恰吨袊F(xiàn)代作家選集——艾青》的開卷之作?!锻该鞯囊埂肥?932年9月10日艾青在上海一所看守所里寫的,詩中充滿野性的生命律動。那時候他還不叫艾青,而叫蔣海澄。是年8月,他以“宣傳與三民主義不相容主義”被當局判了六年徒刑。1931年9月,東北淪陷,而廣大的中國卻并沒有太在意,一邊是暗夜沉沉,一邊是燈紅酒綠。深陷囹圄的青年畫家蔣海澄面對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心中充滿悲憤,失去畫筆的他,開始用詩抒發(fā)著一個叛逆者對這個世界的思考與抗議、回憶與企望。他的眼睛穿透監(jiān)牢厚厚的墻壁,看到一個透明的夜,一個躁動不安的夜,一個生機勃勃的夜:
……闊笑從田堤上煽起……
一群酒徒,往
沉睡的村,嘩然地走去
……
油燈像野火一樣,映出
我們火一般的肌肉,以及
——那里面的——
痛苦,憤怒和仇恨的力。
油燈像野火一樣,映出
——從各個角落來的——
夜的醒者
醉漢
浪客
過路的盜
偷牛的賊……
這是一群來自廣闊原野,來自廣漠草原的野性的狼——北方的漢子,他們從黑暗的夜中走來,走進透明的夜中;他們從詩人的心中走來,走進現(xiàn)實的生活。
就在艾青在監(jiān)牢里寫了《透明的夜》的兩年后,蕭紅在青島完成了她的《生死場》?!皣乐氐囊?,從天上走下”(《生死場》中的句子,新奇而硬朗)后,苦難的北方農(nóng)民逐漸覺醒了、站立起來了、吶喊了:“我們?nèi)ペs死,就是把我們的腦袋掛滿了整個村子所有的樹梢也情愿。”寡婦們喊出“千刀萬剮也愿意!”;趙老三流淚說:“……我不會眼見你們把日本旗撕碎,等著我埋在墳里,也要把中國旗插在墳頂,我是中國人!”這時候的他們,多么像《透明的夜》中那群不馴服的熱血賁張的酒徒、浪漢啊。
《透明的夜》充滿畫面感,色彩單調(diào)而強烈,明暗過渡自然,筆觸粗獷,細節(jié)豐富,有油畫韻味;節(jié)奏明快,韻律流暢,既有傳統(tǒng)筆意,又極具現(xiàn)代氣息。
1932年這個蕭瑟的秋天過后,下了兩場大雪。
第一場大雪是1933年1月14日早晨下的,紛紛揚揚的大雪落在上海一所監(jiān)獄冰冷的鐵窗上。獄中的艾青想起家鄉(xiāng)落滿白雪的乳母的墳塋,難掩一腔激情,一氣呵成寫出了《大堰河——我的保姆》。
詩人以真摯的感情,通過對乳母大堰河悲酸不幸的一生的描寫,對這位普通貧苦農(nóng)婦的回憶與思念,贊美了她淳樸善良、勤勞無私的高尚品德,抒發(fā)了對哺育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的無限感激之情。詩人把愛和恨、贊美和詛咒交織在一起,傳達了他對當時罪惡社會的憤慨和不平。
這是蔣海澄第一次用“艾青”的筆名發(fā)表作品。1933年的這場大雪讓艾青一舉成名,《大堰河——我的保姆》為艾青在中國現(xiàn)當代詩歌史的地位加重了砝碼。
第二場大雪是1937年12月29日下的,頭一天夜里,艾青在武昌一間陰冷的屋子里寫下《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第二天果然下起了大雪,艾青說“今天的雪是為我下的”。這一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詩人懷抱著抗敵的志愿,從浙江金華家鄉(xiāng)趕到當時的抗戰(zhàn)中心武漢。(此時周恩來代表中國共產(chǎn)黨來到國民黨所在地武漢,從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詩人看到土地的饑饉與災(zāi)難,民眾的痛苦與絕望,天空布滿陰霾。
中國的路
是如此的崎嶇
是如此的泥濘呀。
于是詩人在寒冷的冬夜寫出這首詩,給人們些許溫暖,給人一絲光亮,激發(fā)人們奮起抗敵,救民族于危亡。艾青通過他杰出的作品《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讓我們感受到他心中激蕩的對祖國、對人民深切的愛。
七月派詩人牛漢曾評論道:如果說《透明的夜》是詩人心靈爆出的一束虹彩,那么《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是詩人的感情和創(chuàng)作沖動更為深廣的一次涌流和升華。它是一曲悲憤的交響樂,它是一幅意境深遠色彩斑斕的大幅油畫。
1933年的那場雪早已消融,而夜依然透明。
夜的醒者
醉漢
浪客
過路的盜
偷牛的賊……
仍然在斑斕的夜色中游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