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南京之行

共創(chuàng)雙贏: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訪問祖國大陸 作者:


一、南京之行

●吳伯雄說:“在臺灣可以看到,發(fā)自民間各方面對災情的關懷跟愛心捐助,是那樣熱烈?!?/p>

●“伯雄你好”、“中國萬歲”……沿途不斷有熱情的南京市民向吳伯雄一行歡呼致意,吳伯雄也不時向人們微笑、揮手。

●祭祀完畢后,吳伯雄揮毫題字,寫下:“天下為公人民最大。”

陳云林迎接吳伯雄一行

2008年5月26日下午,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一行,乘東方航空公司包機抵達南京祿口機場。

訪問團一行16人,包括主席吳伯雄,副主席關中、林豐正,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林澄枝、國民黨中常委曾永權、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副秘書長張哲琛和張榮恭、國民黨政策會執(zhí)行長林益世、國民黨智庫執(zhí)行長蔡政文、“臺北市議會”議長吳碧珠、“高雄市議會”議長莊啟旺、“臺北縣議會”議長陳幸進、國民黨黨務顧問吳經(jīng)國、國民黨組發(fā)會主委黃昭元、國民黨文傳會主委及主席辦公室主任李建榮等人。

當天,大陸方面前去機場迎接的人士有:中共中央臺辦主任陳云林、常務副主任鄭立中、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王國生、中共江蘇省委副秘書長姚曉東、江蘇及南京市臺辦官員以及在寧的臺商代表等。

吳伯雄此次大陸的行程由東方航空公司承辦,公司特地派出為“世博會”服務的空乘人員。

飛機艙門打開,吳伯雄一邊步下舷梯一邊向停機坪上歡迎的人群揮手致意,人們報以熱情的掌聲。

吳伯雄第一個走出飛機,走到臺階約三分之一的距離后,吳伯雄開始揮手。接著,中共中央臺辦主任陳云林上前與其熱烈擁抱。

訪問團成員陸續(xù)下機后,陳云林當即表示:

吳主席提議,我們首先為汶川地震中的遇難同胞默哀一分鐘。

轟鳴聲不斷的機場頓時安靜下來。

默哀畢,陳云林發(fā)表歡迎詞。陳云林表示,相信此次吳伯雄主席率團來訪,必將促進國共兩黨進一步交流、溝通與合作,續(xù)寫新的華章,為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做出重要貢獻。

吳伯雄在助手的攙扶下登上鋪有紅地毯的講話臺。吳伯雄發(fā)表講話說:

在大陸發(fā)生大地震,忙于救災復建的時候,我們的來訪凸顯了一個事實:彼此都覺得兩岸關系非常重大。

吳伯雄說,在海峽兩岸出現(xiàn)新契機的時候,能夠正視歷史,面對現(xiàn)實,展望將來。

吳伯雄接著說:

在臺灣可以看到,發(fā)自民間各方面對災情的關懷跟愛心捐助,是那樣熱烈。證明一點,海峽兩岸同屬中華民族,這種血緣的感情是非常自然的。

吳伯雄強調說:

兩岸共同尊敬的孫中山先生就葬在南京的土地上,他是一個革命的先行者、偉大的愛國者,為國為民犧牲的精神值得所有兩岸人民尊敬……期盼有一天當兩岸直航開始的時候,南京能被列為重要的一個點。

吳伯雄提議說,“下次來到南京,我從辦公室出發(fā)只要3個小時就可以了。”

吳伯雄表示,中國國民黨未來不僅要在臺灣為老百姓謀福祉,也要為兩岸和平奉獻更多力量,“希望此次訪問能成為新時代的開端,希望兩岸和諧共處,共同爭取和平共榮的前景。”

吳伯雄在講話中還說:

在兩岸關系出現(xiàn)新契機時,大家要把握這一契機,正視歷史、面對現(xiàn)實、展望將來。希望兩岸不斷努力,在“九二共識”之下,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創(chuàng)造雙贏。雖然困難很多,但只要我們雙方誠心化解,兩岸和平發(fā)展一定會越來越有前途。

從機場前往金陵飯店的路上,吳伯雄乘坐的是蘇A01678的加長奔馳轎車。這輛車兩年前曾接待過江丙坤、連戰(zhàn)等國民黨高層以及親民黨宋楚瑜等人。

吳伯雄一行的到來,在南京這座曾是六朝古都的現(xiàn)代化城市里引起廣泛關注。南京市民王鋒表示,希望此次訪問進一步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同時也為兩岸各個領域的交流合作起到推動作用。

吳伯雄,1939年6月19日出生,臺灣桃園人,祖籍地福建省永定縣下洋鎮(zhèn)思賢村,客家人。

1972年12月,33歲的吳伯雄角逐“桃園縣長”一舉成功,開創(chuàng)了他個人政治生涯的春天,他成為島內政壇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縣長”。

當時,“主政”的蔣經(jīng)國大力推行本土化政策,提拔年輕有為的臺籍人士進入政壇。吳伯雄任職“縣長”沒幾年,就于1976年8月被上層調任最大的“省營事業(yè)公賣局任局長”。同年11月,吳伯雄被選為國民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

吳伯雄任職“桃園縣長”雖不久,政績卻不凡,在工業(yè)發(fā)展、道路建設等方面建樹頗多,深受縣民稱贊。在他離開桃園縣到“公賣局”就職時,“縣政府”官員給了他很高的評價:“吳‘縣長’榮升他就,我們不勝依依,讓我們更加團結奮發(fā),分享吳‘縣長’高升的榮耀”。

1980年,吳伯雄因“公賣局”“假酒案”提出辭職,盡管受到“省主席”林洋港與蔣經(jīng)國的挽留,但還是堅決請辭,回到家鄉(xiāng),任新竹區(qū)中小企業(yè)銀行“董事長”。

在政壇沉寂兩年后,吳伯雄被上層重新請回政壇,于1982年接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處主任。1984年6月被延攬入閣,擔任“行政院”的“內政部長”,揭開了吳伯雄從政以來最輝煌的一頁。在1986年3月召開的國民黨十二屆三中全會上,吳伯雄進入國民黨決策核心,任中央常務委員。

1988年7月,吳伯雄從“內政部長”調任“臺北市市長”,讓外界大感不解。本想辭職的吳伯雄還是忍著心中的不滿接受了“市長”這個位子。在“市長”任內,吳伯雄在政績上有著杰出的表現(xiàn),進一步奠定了自己在臺北的政治人脈關系。

1990年,國民黨非主流大將郝柏村出任“行政院院長”后,于同年6月,任命吳伯雄為“行政院政務委員”;次年6月又任命吳伯雄出任“內政部長”。

1993年初,李登輝利用民進黨將郝柏村趕下政治舞臺后,由連戰(zhàn)出任“行政院院長”。連戰(zhàn)繼續(xù)留任吳伯雄為“內政部長”。同年8月,國民黨第十四屆中央全會舉行中央委員的選舉,吳伯雄以最高票當選中央委員,足見他在政壇聲望之高。同時在多次民意測驗中,吳伯雄也均受好評。

當時,吳伯雄有意角逐在1994年舉行的首屆“臺灣省省長”選舉。吳伯雄與宋楚瑜展開競爭。李登輝在二者只能擇其一的情況下,支持提名曾為他上臺立下汗馬功勞的宋楚瑜而舍吳伯雄,但吳伯雄仍表示參選到底。

最后,李登輝以清查吳家經(jīng)營的事業(yè)進行要挾,迫使吳伯雄老父出面向李登輝說情,勸退兒子,吳伯雄忍痛放棄參選。為安慰這位政壇老將,李登輝于同年底任命吳伯雄為“總統(tǒng)府秘書長”。

1996年6月,吳伯雄又出任國民黨中央秘書長,2000年出任國民黨副主席,2005年8月國民黨黨主席直選,馬英九當選,請任吳伯雄為第一副主席。2007年2月,馬英九在因“特別費”一案被起訴后向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提出辭職,吳伯雄出任國民黨代理主席。

在2007年4月7日舉行的中國國民黨主席補選中,原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當選為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得票率近87%。在其擔任國民黨主席期間,國民黨獲得了臺灣地區(qū)“民意代表”選舉和“領導人”選舉的重大勝利。

梁保華設宴為吳伯雄接風

2008年5月26日,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中國國民黨訪問團上午離開臺北,經(jīng)香港轉赴南京,開始為期6天的大陸訪問行程。

吳伯雄臨行前在臺北桃園機場表示:

此時此刻,我們覺得責任重大,將會盡心盡力,把該扮演的角色扮演好。希望此行有助于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有助于臺灣的安全與人民的福祉,也有助于當局大陸政策的推動,兌現(xiàn)馬英九競選時的諾言。

當晚,中共江蘇省委書記梁保華在南京金陵飯店親切會見吳伯雄一行,并設宴為他們接風。

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羅志軍,中共中央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王國生,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朱善璐等參加這次會見。

在談話中,梁保華首先代表中共江蘇省委,對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首站抵達江蘇南京訪問表示熱烈歡迎。他說:

3年前,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來大陸作“和平之旅”,首站也是南京。今天再次與各位朋友相逢,分外高興。當前,臺灣局勢發(fā)生了重大的積極變化,兩岸關系呈現(xiàn)良好發(fā)展勢頭,吳伯雄主席此時率領中國國民黨訪問團再次來訪,對于進一步加強國共兩黨的交流,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必將產(chǎn)生積極的、重要的作用。

梁保華說:

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后,中國國民黨在第一時間致函中共中央,表達關切和慰問;臺灣社會各界和廣大同胞紛紛捐款捐物,伸出友愛之手,充分體現(xiàn)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守望相助的骨肉親情,讓我們十分感動。

接著,梁保華向客人簡要介紹江蘇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和蘇臺兩地合作交流情況。他說:

兩岸關系發(fā)展的良好勢頭,江蘇新一輪的改革發(fā)展,為蘇臺經(jīng)貿合作和其他方面的交流交往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前景。我們一定全面貫徹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兩岸同胞“抓住難得機遇,共同應對挑戰(zhàn),切實加強合作,努力共創(chuàng)雙贏”的要求,只要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促進兩地合作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對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有利的事情,我們都盡最大努力去做。充分抓住兩岸關系出現(xiàn)良好趨勢的機遇,擴大與臺灣各個領域的合作交流,一如既往地熱忱歡迎臺商來江蘇投資興業(yè),切實保護臺灣同胞的合法權益。

梁保華最后說:

讓我們攜手共進、共同努力,為兩岸的共同繁榮,為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吳伯雄感謝中共江蘇省委的熱情接待。他說:

江蘇是一個各方面發(fā)展都很迅速、朝氣蓬勃的省份,有著非常好的投資環(huán)境。我們十分感謝江蘇省對臺商權益的保護和生活上的照顧,對江蘇將來的發(fā)展抱有很大的期待,也希望今后有更多的江蘇民眾來臺灣觀光。

吳伯雄說:

中山先生是兩岸共同尊崇的偉人,他那種天下為公的情懷和博愛的胸襟,始終是我們學習與遵循的榜樣。假如不久以后兩岸直航,希望下次到中山陵謁陵,從臺北出發(fā),3個小時就能完成。

吳伯雄說,四川汶川大地震發(fā)生后,我們感到極大的震撼,也非常地焦慮和心疼。臺灣民眾自動自發(fā)地向災區(qū)提供各種援助,這就是同為中華民族的血緣相連的關系,也讓兩岸共同思考如何繼續(xù)推動兩岸的和平發(fā)展。我們此次到大陸訪問,就是希望正視歷史,面對現(xiàn)實,展望未來,不斷地累積善意,實現(xiàn)良性互動。

吳伯雄強調說:

當前,兩岸關系到了撥云見日的時候,只要我們珍惜和把握兩岸關系出現(xiàn)的新契機,運用中華民族的智慧、耐心和寬容來對待兩岸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兩岸一定能夠實現(xiàn)互利雙贏。

吳伯雄一行拜謁中山陵

2008年5月27日上午,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拜謁南京中山陵。

當天,薄霧籠罩的中山陵莊嚴肅穆。1925年,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葬于中山陵。中山陵,是海內外中華兒女景仰的地方。

8時20分,吳伯雄一行在中共中央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王國生陪同下抵達中山陵博愛廣場。

“伯雄你好”、“中國萬歲”……沿途不斷有熱情的南京市民向吳伯雄一行歡呼致意,吳伯雄也不時向人們微笑、揮手。

隨后,穿過刻有孫中山手書“博愛”二字的牌坊,緩緩踏上墓道,來到陵墓的正門。仰視著門楣上孫中山“天下為公”的墨跡,吳伯雄神情凝重。

穿過陵門,來到碑亭。吳伯雄在刻有“中國國民黨葬總理孫先生于此”的大石碑后稍作停留,神情肅穆地仰望不遠處的祭堂。

從碑亭繼續(xù)拾級而上,吳伯雄一行來到祭堂。面對孫中山石刻坐像,吳伯雄和訪問團全體成員肅然而立。祭祀典禮開始后,吳伯雄向孫中山坐像敬獻黃色花環(huán)。獻花畢,司儀宣讀祭文,訪問團成員默念一分鐘。

祭祀完畢后,吳伯雄揮毫題字,寫下:

天下為公人民最大。

吳伯雄的題字,引來現(xiàn)場一陣熱烈的掌聲。

回到博愛坊前,吳伯雄發(fā)表簡短的講話。他說:

兩岸同屬中華民族,血緣相連,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抹煞的。汶川地震后,國民黨中央第一時間致電表達關切和慰問,臺灣民間也自動、自發(fā)支援災區(qū),這種感情發(fā)自自然、令人感動。

吳伯雄說,明年是中山先生安葬中山陵80周年,中國國民黨屆時將組織更大的代表團來這里參加紀念活動。相信那時已實現(xiàn)直飛,來這里會更加方便。

面對自發(fā)來到現(xiàn)場的眾多南京市民,吳伯雄表示:

我們邀請南京市民多到臺灣來觀光旅游,我們一定會熱情招待。

66歲的南京市民武子早晨6時就趕到中山陵,就為了向遠道而來的中國國民黨客人表示歡迎。他已過世的父親曾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老國民黨黨員,因此武子一向關注臺海局勢和兩岸關系。他說,今天特意趕來向吳伯雄主席表示歡迎,為他們加油。

有親屬在臺灣的市民汪成美不停地高喊:

中華民族大團結萬歲

他還特意準備了好多表達心愿的小紙條,上面寫著:

國共攜手合作,共同開創(chuàng)新時代,振興大中華!

在熱情群眾的歡呼和掌聲中,吳伯雄一行于9時30分離開中山陵。

在此之前,2000年11月吳伯雄訪問大陸,在南京中山陵拜謁時,他就發(fā)下心愿要幫國民黨從民進黨手上奪回政權,愿望實現(xiàn),他大陸行的第一站就是回到中山陵向孫中山報告,政權拿回來了。

不過,中山陵的392級臺階,南京炎熱的天氣,卻讓國民黨方面相當擔憂,不知道吳伯雄受得了受不了。因為吳伯雄多年來飽受腰部骨刺之苦,不要說是爬階梯,平常連站立太久或走太遠的路,都會感到不適。

當年3月22日晚上,馬英九勝選之后,吳伯雄靠著身上穿的防彈背心鋼板支撐,加上后面兩個人用手托住,才沒有在眾人面前當場倒下。面對大家的憂心和關心,吳伯雄自己強調他有信心。

出于對中山先生的景仰之心,崇敬之情,國民黨等島內泛藍政黨的領導人,每次到大陸,都會到中山陵晉謁。而在臺灣,每到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逝世紀念日,國民黨、親民黨、新黨等都會到“國父紀念館”向中山先生坐像致敬。

早在2007年11月12日,吳伯雄就率同馬英九、蕭萬長、王金平等黨內人士前往臺北“國父紀念館”獻花,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41周年。

當年5月22日上午,馬英九與蕭萬長率文武百官,到臺北的“圓山忠烈祠”,隔海遙祭“國父”孫中山,告慰孫中山在天之靈,宣示繼承辛亥革命薪火,“國祚”綿延。

當時,中央臺辦主任陳云林表示,在當前兩岸關系發(fā)生積極的重大變化的時刻,中山先生提倡的中華民族要大團結,中華民族要實現(xiàn)偉大復興的精神,對于凝聚兩岸同胞的共同感情,對于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意義深遠。

吳伯雄離開南京前往北京

2005年5月27日下午,中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一行于13時33分乘機離開南京,前往北京進行此次大陸訪問的第二站行程。

吳伯雄是在26日率訪問團抵達南京,開始大陸訪問行程的。南京市各界人士對此普遍關注,他們紛紛對訪問團的到來表示歡迎。

“剛剛發(fā)生的汶川地震給中華民族帶來了巨大災難。臺灣人民在震后很快就開展了募捐賑災行動,踴躍獻愛心,這充分顯示了兩岸同胞間的骨肉親情?!蹦暇┠詈鐓^(qū)72歲的居民劉文玨說,“歲月沖不淡鄉(xiāng)情,海峽割不斷親情,兩岸同胞始終是一家人,就應該像真正的一家人一樣?!?/p>

東南大學教師顧大松說:

現(xiàn)在兩岸關系發(fā)生了積極的重大變化,國共兩黨將順應民意,把握契機,共同推動兩岸關系邁向新階段。

吳伯雄主席在抵達機場后發(fā)表講話時說,中國國民黨對南京有著特別的親切感。

一些南京市民對此表示,兩岸都崇敬的孫中山先生長眠在這里,南京人民對此感到光榮,也希望更多的臺灣同胞常到南京走走、看看,增進彼此的感情和了解。

27日,香港的主要報章,均在顯要位置進行報道,并以兩岸雨過天晴,國共兩黨關系走上新的歷史起點來作評。

香港《文匯報》社評認為:

隨著大陸在上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并發(fā)表《告臺灣同胞書》,30年來國共兩黨關系發(fā)生了重大變化,特別是經(jīng)歷過去8年多來兩岸風云變幻,如今雨過天晴,國共兩黨關系走上了新的歷史起點,兩岸同胞也盼來了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和煦春天。

吳伯雄應邀訪問大陸,兩岸彼此釋放的善意融入了手足情和同胞愛,為兩岸“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chuàng)雙贏”,以及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恢復協(xié)商,創(chuàng)造了良好氣氛和基礎。

吳伯雄此次訪問大陸,也顯示國共平臺的存在和繼續(xù)運作,對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吳伯雄在兩岸關系發(fā)生積極重大變化的時刻訪問大陸,特別是即將舉行的“胡吳會”,勢必成為推動兩岸關系往前邁進的重要動力。

香港《新報》的評論認為,吳伯雄迅速回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的邀請訪問大陸,旨在盡快兌現(xiàn)馬英九的競選承諾,推動兩岸“三通”、大陸游客赴臺有實質性進展,以振興臺灣經(jīng)濟。相信在國共兩黨共同努力下,以“求同存異、共創(chuàng)雙贏”原則,跨越政治上的歧見,可通過經(jīng)濟融合促進兩岸關系的良性發(fā)展。

香港《信報》評論認為,吳伯雄以中國國民黨主席身份訪大陸,他跟北京達成的共識很快就可以轉化成為臺北的兩岸政策。

文章指出,吳伯雄與胡錦濤會面的議題,將觸及兩岸恢復對話、推動包機直航、以及大陸游客赴臺,這些實務問題。雙方在“友好氣氛”下不難達成共識,而對臺灣來說,能夠開啟兩岸直航和大陸游客到臺灣,對島內經(jīng)濟是一支強心針,既可以為臺灣經(jīng)濟景氣添一分動力,也可以為馬英九的經(jīng)貿政策加分,落實他競選時要拼經(jīng)濟的承諾:

吳伯雄此行,是只有贏面沒有輸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