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嘗記青春年少之時,捧本《聊齋志異》,躲在被窩里偷讀。夜晚,手電光下,那些溫柔的鬼怪精靈,從一頁頁的書中走出來,她們是那么善良、美麗而又悲戚,為我那段青澀的年華涂抹上一絲百轉(zhuǎn)感思……
這是銘心的記憶!
很多年了,再也沒有那種刻骨的閱讀體驗。直到在天涯舞文遇到青島小肖和他的文。
青島小肖的作品,擷自民間。那些千奇百怪的傳言故事,早已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民間傳言故事本就充滿無法拒絕的誘惑,它給人們枯燥的生活增添了亮色,讓個人的遭遇、人生的起伏、生活的悲喜,與這些鮮活而又經(jīng)久不衰的故事有效對接,給人啟迪,教人識善惡、知美丑、明事理、求上進。而小肖遴選的這些故事,正是基于民間傳言故事的豐厚土壤,再經(jīng)過藝術(shù)的塑造,使每一個故事在保持原有創(chuàng)意的基礎(chǔ)上,更加規(guī)范、可讀和有思想。
賦予傳言故事以較強的藝術(shù)性,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對生活的熱愛,必須有較深的生活體驗,必須具備良好的創(chuàng)作能力,才能讓這些傳說“從民間來,回民間去”。從這一點上看,小肖的嘗試是成功的,他運用樸素的語言,將每一個故事都講得入情入理,讀來趣味橫生,讀后掩卷凝思。一些故事雖顯怪誕,但其間卻閃爍著智慧的光芒。這是小肖在“去粗存精、去偽存真”的理念的指引下,苦心孤詣,剔除了原有傳言的過份演繹和夸張所達到的藝術(shù)效果。
在寫作技法上,小肖盡量運用了形象的語言,使故事的畫面感很強,在剪裁上更是下了很多功夫,且盡量“就事敘事”,使故事看上去更真實、更有力、更客觀、更簡潔。那一幅幅快速閃過的畫面,構(gòu)成了五彩斑斕的奇妙景觀,神奇,詭異,自然,讓人體驗了酣暢淋漓的閱讀快感!
此外,小肖搜集描摹的這些故事,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蘊含了中國民俗文化元素。民俗學大家鐘敬文先生曾談道:“民俗學是一個偉大的工程,需要巨大群體的通力合作?!蹦敲?,將民俗文化巧妙地融入故事中,是本書的一大特色,特別是山東地區(qū)的民俗,在本書中有很好的展示。這些展示,或喚醒民眾的記憶,或聚焦民間的智慧,或詮釋民族的風俗,為這些傳言故事增添了含金量。
小肖的這種創(chuàng)作是一種創(chuàng)新,書中的故事,新穎、奇異、多樣、誘人,這一大膽的嘗試的確是非常成功的。尤其是一些傳言故事里對“風水”、“鬼魂”、“怪景”等靈異現(xiàn)象的解讀,有著極為獨特的見解,引人深思,令人感嘆。
綜合來看,小肖為中國當代文學的創(chuàng)作,做出了有益的新探索,是值得肯定和尊敬的!
人生一世,體驗有限。但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通過別人對世間萬物的無限探索和發(fā)掘,窺見大千世界的奇妙,學習更多的知識,提升生活的情趣。
小肖講的這些故事,為我們打開了一扇扇窗,讓我們盡情地欣賞到那旖旎的風光!
懷舊船長 2009年11月3日凌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