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杜牧詩文選譯(修訂版) 作者:吳鷗 譯注


cover

感懷詩一首

詩題下有作者原注:“時滄州用兵。”滄州治所清池在今河北滄縣東南,當(dāng)時是橫海節(jié)度使駐節(jié)之地。唐敬宗寶歷二年(826)橫海節(jié)度使李全略死,子同捷自立,第二年文宗大和元年(827)朝廷出兵征討,三年擒斬同捷。這首《感懷詩》是大和元年寫的,當(dāng)時杜牧二十五歲,還沒有中進士做官,所以詩中自稱“賤男子”。這首詩慨嘆安史亂后朝廷聲威之振,抒發(fā)自己無從施展抱負的苦悶心情。

高文會隋季,提劍徇天意。扶持萬代人,步驟三皇地。圣云繼之神,神仍用文治。德澤酌生靈,沉酣薰骨髓。

旄頭騎箕尾,風(fēng)塵薊門起。胡兵殺漢兵,尸滿咸陽市。宣皇走豪杰,談笑開中否。蟠聯(lián)兩河間,燼萌終不弭。號為精兵處,齊蔡燕趙魏。合環(huán)千里疆,爭為一家事。逆子嫁虜孫,西鄰聘東里。急熱同手足,唱和如宮徵。法制自作為,禮文爭僭擬。壓階螭斗角,畫屋龍交尾。署紙日替名,分財賞稱賜。刳隍萬尋,繚垣迭千雉。誓將付孱孫,血絕然方已。

九廟仗神靈,四海為輸委。如何七十年,汗赩含羞恥?韓彭不再生,英衛(wèi)皆為鬼。兇門爪牙輩,穰穰如兒戲。累圣但日吁,閫外將誰寄?屯田數(shù)十萬,隄防常懾惴。急征赴軍須,厚賦資兇器。因隳畫一法,且逐隨時利。流品極蒙尨,網(wǎng)羅漸離弛。夷狄日開張,黎元愈憔悴。邈矣遠太平,蕭然盡煩費。至于貞元末,風(fēng)流恣綺靡。艱極泰循來,元和圣天子

元和圣天子,英明湯武上。茅茨覆宮殿,封章綻帷帳。伍旅拔雄兒,夢卜庸真相。勃云走轟霆,河南一平蕩。繼于長慶初,燕趙終舁襁,攜妻負子來,北闕爭頓顙。故老撫兒孫,“爾生今有望”。

茹鯁喉尚隘,負重力未壯。坐幄無奇兵,吞舟漏疏網(wǎng)。骨添薊垣沙,血漲滹沱浪。只云徒有征,安能問無狀。一日五諸侯,奔亡如鳥往。取之難梯天,失之易反掌。蒼然太行路,翦翦還榛莽。

關(guān)西賤男子,誓肉虜杯羹。請數(shù)系虜事,誰其為我聽?蕩蕩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業(yè),可以豁洪溟。安得封域內(nèi),長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嘗爭。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蘇醒。韜舌辱壯心,叫閽無助聲。聊書感懷韻,焚之遺賈生

【翻譯】

高祖、文皇正當(dāng)隋末,

提劍起兵順承天意。

扶助萬代人民,

步驟三皇業(yè)績。

圣人自言是承繼天神,

要用文德把人間治理。

恩德普及生靈,

像美酒滲入骨髓。

旄頭星光照箕、尾,

戰(zhàn)塵從薊門刮起。

胡兵殺戮漢兵,

長安市上堆滿尸體。

肅宗驅(qū)使豪杰,

談笑間扭轉(zhuǎn)中衰之局。

安史之黨在河南河北盤結(jié),

死灰復(fù)燃終不得熄滅。

駐扎號稱精兵的地方,

有齊蔡燕還有趙魏。

合兵足可環(huán)繞千里疆土,

爭相勾結(jié)只為連成一家。

叛逆家的女兒嫁給胡虜孫子,

好似西鄰下聘東里。

火熱情同手足,

唱和就像宮徵。

法度自己制作,

禮儀爭相僭擬。

臨階裝飾著螭斗角,

屋壁畫的是龍交尾。

頒公文漸不署名,

分發(fā)賞予也稱“賜”。

挖掘城濠到萬尋,

筑設(shè)城墻迭千雉。

發(fā)誓權(quán)位定要傳予小兒孫,

直到血統(tǒng)斷絕才休止。

大唐九廟仰仗神靈,

資財仍需四海供奉。

為什么長達七十年,

臉紅汗流忍著羞恥?

韓信彭越不能復(fù)生,

英公衛(wèi)公都已死去。

如今兇門出征的爪牙之輩,

擾擾攘攘如同兒戲。

歷朝天子只能終日嘆息,

城門之外將有誰可托付?

屯田兵雖有幾十萬,

提防亂事仍多憂懼。

緊急征收以供軍旅所需,

加重賦稅以制作戰(zhàn)器具。

毀壞了祖宗畫一的法度,

姑且追逐眼前的利益。

朝廷官員流品多龐雜,

律令也日漸松散廢弛。

夷狄一天天囂張,

百姓愈來愈憔悴。

今世離太平年月太遙遠,

滿目蕭條盡是騷動耗費。

直到德宗貞元末年,

風(fēng)俗越加綺靡頹廢。

艱難已極泰會來,

來了元和圣天子。

好個元和圣天子,

英明高在商周上。

茅草覆蓋宮殿頂,

奏章封套綴帷帳。

隊伍里選出勇武將,

夢卜用上真宰相。

好像烏云勃起疾雷震響,

河南之地一舉平蕩。

接著時至長慶初,

燕趙百姓終也舁襁,

率領(lǐng)妻兒前來投奔,

爭向北闕叩拜頓顙。

老人們撫摸著兒孫道:

“你們這輩子有了指望!”

如同咽喉狹窄難吞魚骨,

就像負重還嫌體力欠壯,

運籌帷幄缺少奇兵,

致使吞舟大魚漏網(wǎng)。

薊門外平沙上新添白骨,

滹沱河鮮血流漲起大浪。

只說天子出兵有征無戰(zhàn),

哪能夠真正地討問無狀?

一天里派出五節(jié)度,

如同飛鳥般往來奔忙。

取之艱難如攀梯登天,

失之卻輕易猶如反掌。

茫茫太行山路,

重又生滿榛莽。

我這關(guān)西的賤男子,

發(fā)誓要把逆虜作肉羹!

請讓我列舉捕虜之策,

可又有誰為我傾聽?

蕩蕩乾坤廣大,

曈曈日月光明,

喝起周代文武功業(yè),

可以開豁深廣幽冥。

哪能讓天子封疆之內(nèi),

長有征討扈苗的戰(zhàn)爭?

當(dāng)年商周只有七十百里地,

又何嘗有過與人紛爭。

常常想到這里,

一醉但愁清醒。

閉口不言屈辱了壯心,

呼吁宮門又無人支持響應(yīng)。

姑且寫下這篇《感懷》長詩,

付之一炬贈與知我賈生。

  1. 高文:高指唐高祖李淵;文指唐太宗李世民。高祖、太宗都是廟號,文皇帝則是李世民的謚號。會:適逢其時。季:末世。

  2. 提劍:漢高祖劉邦曾說自己“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這里喻李淵、李世民在隋末起兵奪取政權(quán)。徇:順從。

  3. 步驟:步,緩行。驟,快跑。三皇:神話中上古的三個圣皇,較早的說法是天皇、地皇、泰皇,以后還有幾種不同的說法。這里是稱頌高祖、太宗的功業(yè)能趕上三皇。

  4. 云:語助詞。

  5. 酌:酌酒使飲。生靈:指百姓。

  6. 沉酣:醉酒。

  7. 旄頭:昴(mǎo毛上聲)宿七星的別名。昴、箕、尾均是二十八宿中的星宿名,古人認為昴宿星光閃爍若跳躍狀是人間兵事大起的預(yù)兆。古人又以天上星宿的分布對應(yīng)地上的各個地區(qū),即所謂“分野”,尾、箕宿則正當(dāng)燕地。

  8. 薊(jì計)門:又稱薊丘,故地在今北京德勝門外,這里指薊縣,范陽節(jié)度使的治所,即今北京。以上兩句講安祿山在范陽起兵叛亂。

  9. 咸陽:本是秦國的國都,唐人多用咸陽來稱西京長安。

  10. 宣皇:唐肅宗。肅宗謚號為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走:使人為之奔走。猶如說“驅(qū)使”。

  11. 開中否(pǐ痞):扭轉(zhuǎn)唐朝國運中衰之局?!胺瘛笔恰兑捉?jīng)》中卦名,象征閉塞不通。以上兩句說唐肅宗中興。

  12. 兩河:指當(dāng)時的河北、河南兩道。

  13. 弭(mǐ米):止。以上兩句說安史之亂雖在代宗時最后平定,但朝廷仍不得不任命安史余黨李寶臣、李懷仙、田承嗣等為河北諸鎮(zhèn)的節(jié)度使。

  14. 齊蔡燕趙魏:指當(dāng)時兵力最強最跋扈的五個藩鎮(zhèn)。齊指淄青節(jié)度,治青州(今山東益都);蔡指彰義節(jié)度,治蔡州(今河南汝南);燕指盧龍節(jié)度,治幽州(今北京);趙指成德節(jié)度,治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魏指魏博節(jié)度,治魏州(今河北大名)。

  15. 逆、虜:指鬧獨立的藩鎮(zhèn)。

  16. 急熱:形容打得火熱。

  17. 宮徵(zhǐ止):宮商角徵羽,中國古代音樂所使用的音階名。這里用來喻配合協(xié)調(diào)。

  18. 僭(jiàn漸):超越本分。

  19. 壓階:臨階。螭(chī吃):傳說中的一種無角龍。

  20. 替:廢除。封建時代君主下詔只用璽,不署名;官吏在公文之后則必須署名。

  21. 刳隍(kū huánɡ枯皇):挖掘城濠。?(xián咸):貪欲。尋:古代長度單位,八尺為尋。

  22. 繚:圍繞。垣(yuán元):短墻,這里泛指城墻。雉:古代墻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周代制度,諸侯之城的周長不得超過三百雉。以上六句描繪了藩鎮(zhèn)稱雄逾制。

  23. 孱(chǎn產(chǎn)):弱。

  24. 血絕:血統(tǒng)斷絕。然:這樣。已:停止。

  25. 九廟:指唐政權(quán)。古代制度,天子立九廟以祭祀祖先。

  26. 輸委:輸送,指各地財賦輸送到中央。

  27. 七十年:自唐玄宗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反,至文宗大和元年(827)杜牧作此詩時,前后共七十三年。這里取其成數(shù)。

  28. 汗:汗顏,因慚愧而出汗。赩(xì隙):大紅色,指因羞愧而臉紅。

  29. 韓彭:指韓信、彭越,都是漢高祖時名將。

  30. 英衛(wèi):指英國公李靖、衛(wèi)國公李勣,都是唐太宗時名將。

  31. 兇門:北門。古代將軍受命出征,鑿兇門而出,以示必死的決心。爪牙:指武將。

  32. 穰(rǎnɡ壤)穰:紛亂的樣子。

  33. 累圣:指唐代歷朝皇帝。

  34. 閫(kǔn捆):門限。閫外,指城門之外,喻武事。寄:委托。

  35. 屯田:指軍隊屯墾。

  36. 懾惴(zhuì墜):憂懼不安。

  37. 軍須:指用兵所需的資糧器械等,今作“軍需”。

  38. 厚賦:重賦。兇器:指兵器。

  39. 隳(huī灰):毀壞。畫一法:《史記·曹相國世家》說“蕭何為法,顜(jiǎnɡ講)若畫一。曹參代之,守而勿失?!睗h初蕭何為相,制定各項法律制度,十分整齊明白;曹參繼他為相,一切不改。這里指唐太宗規(guī)定的各項制度。

  40. 蒙尨(mánɡ忙):蕪雜。

  41. 網(wǎng)羅:喻法制。

  42. 黎元:百姓。

  43. 邈(miǎo秒):遠。

  44. 蕭然:騷動的樣子。煩費:耗費。

  45. 貞元:唐德宗年號(780—805)。

  46. 風(fēng)流:風(fēng)俗教化。恣(zì自):放縱,聽任。綺靡(qǐ mǐ起米):華麗浮艷。

  47. 泰:《易經(jīng)》卦名,與“否”相反,意為順利通達。

  48. 元和圣天子:指唐憲宗。憲宗在位十五年,年號元和(806—820)。

  49. 茅茨(cí詞):茅草。

  50. 封章:官員的奏章用皂囊密封,稱封章。以上兩句,用傳說中堯住的是茅草頂?shù)膶m殿、漢文帝集官員的奏章套子作宮中帷帳的故事稱頌唐憲宗,實際上憲宗生活并非如此節(jié)儉。

  51. “伍旅”句:說唐憲宗能從部隊中提拔勇將,如憲宗初即位,便提拔高崇文為節(jié)度使,討平了不服從朝廷的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劉辟。

  52. “夢卜”句:殷王武丁夢得圣人,后果真求得傅說(yuè悅),用他為相。周文王占卜說可以得到輔佐,果然在渭水邊遇姜太公,立為師。這里借用故事,歌頌憲宗任用杜黃裳、武元衡、裴度等賢相。庸:用。

  53. 轟霆:疾雷。

  54. “河南”句: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十月平定淮西吳元濟;十四年二月平淄青李師道;七月宣武節(jié)度使(治汴州,今河南開封)韓弘歸順朝廷,黃河以南地區(qū)全歸中央控制。

  55. 長慶:憲宗死,穆宗立,改年號為長慶(821—824)。

  56. “燕趙”句:指元和十五年(820)十月,成德軍觀察支使王承元歸順朝廷;長慶元年二月,盧龍軍節(jié)度使劉總歸順朝廷。舁襁(yú qiǎnɡ魚搶):背著襁褓中的嬰兒。

  57. 北闕:指皇宮。闕,宮門兩邊的望樓。頓顙(sǎnɡ嗓):叩頭。顙,額頭。這里描寫老百姓爭相歸順朝廷的情況。

  58. 茹:吃。鯁:魚骨。

  59. 幄:帷幄,軍中主帥的帳幕。

  60. “吞舟”句:能吞舟的大魚也因魚網(wǎng)太疏而逃脫。指穆宗即位初年以為天下已安定,限部隊中每年每百人可有八人逃散。后盧龍、成德、魏博復(fù)叛,逃散之卒去依附他們,朝廷不能轄治,于是再失河北。

  61. “骨添”句:指長慶元年七月幽州盧龍軍知兵馬使朱克融反叛事。

  62. “血漲”句:指同年成德軍大將王廷湊反叛事。滹(hū呼)沱:河名,流經(jīng)成德軍治所鎮(zhèn)州(今河北正定)。

  63. 徒:徒然地,白白地。有征:《漢書·嚴助傳》:“天子之兵,有征而無戰(zhàn)?!闭f天子之兵征討哪里,不必交戰(zhàn)就能成功。這里用以諷刺中央只是空說征討叛鎮(zhèn)卻無力討平。

  64. 無狀:指不循王法的叛鎮(zhèn)。

  65. 五諸侯:指長慶元年八月派魏博、橫海、昭義、河?xùn)|、義武五節(jié)度出兵征討王廷湊。

  66. 翦翦:狹隘的樣子。榛:聚生的灌木。莽:野草。以上二句說盧龍、成德、魏博等河北三鎮(zhèn)都在太行山以東,他們背叛朝廷后,太行山路又被榛莽充塞了。

  67. 關(guān)西賤男子:杜牧自稱。因詩人此時還未做官,所以自稱“賤男子”;家在潼關(guān)之西,所以稱“關(guān)西”。

  68. 肉:這里做動詞用,吃。

  69. 數(shù):列舉。

  70. 曈曈(tónɡ童):光明的樣子。

  71. 豁:開。洪溟:深廣的黑暗。

  72. 扈苗征:傳說中夏代的有扈和有苗曾叛亂,后分別被夏禹和他的兒子啟所平定。

  73. “七十里”句:傳說商湯初時只有七十里之地,周文王只有百里之地,都能開創(chuàng)基業(yè),統(tǒng)一海內(nèi)。

  74. 彼:指商湯、周文王。

  75. 韜(tāo濤):藏。韜舌:指緘口不言。

  76. 閽(hūn昏):宮門。

  77. 遺(wèi畏):贈送。賈生:西漢賈誼,少年有高才,曾在漢文帝時上書切論時政。詩人在這里說,只有漢代賈誼才能真正理解自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