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縛寺院,有一位磔迦國小乘三藏名叫般若羯羅(慧性)的,聽說縛喝國有很多圣跡所以也從印度前來巡禮。這個僧人,是印度的一位名僧,天資聰明,博學多才。鉆研小乘義理,《阿毗達磨》、《迦旃》、《俱舍》、《六足》、《阿毗曇》等,他無不通曉。他聽說奘師遠來求法,兩人相見甚歡。奘師向他請教《俱舍》、《婆沙》中的疑義,都得到精辟的解答。于是奘師就在這里住了一個多月,同他一起研究《毗婆沙論》。寺院里又來了二位小乘三藏達摩畢利(法愛)和達摩羯羅(法性),他們看見奘師神彩明秀,極其敬仰。
縛喝國西南有銳末陀國(今烏滸水以南)、胡實健國(今木鹿/馬里與縛喝/巴里黑之間),他們的國王聽說奘師由遠國而來,都派遣貴臣拜請奘師去受供養(yǎng)。奘師再三推辭,國王再三派人來請,只好前去。國王很高興,用金寶飲食供養(yǎng)法師,法師不受而回。
奘師從縛喝國南行,和慧性法師結伴到揭職國(今阿富汗之達拉哈斯附近)。再向東南行,入大雪山,行六百多里,到了梵衍那國(今巴米揚)。這個國家東西綿延兩千多里,都在雪山之中。中途之艱險,遠遠超過凌山和沙磧。積云飛雪,沒有片刻晴朗,碰到更嚴重的地方,則平地雪深數(shù)丈。故宋玉(戰(zhàn)國時楚詩人)稱:“西方之艱,層冰峨峨,飛雪千里”,即此也。嗟乎!若不是為了眾生而求無上正法者,哪能不顧父母所遺之生命而西游至此哉!昔王遵登九折之坂,自稱是為漢室忠臣。法師如今涉雪嶺求經(jīng),亦可謂如來真子矣!
奘師一行歷盡艱辛,方才翻過大雪山,到了梵衍那國都城。城中有佛寺十幾所,僧徒數(shù)千人,都學習小乘出世部的學說。梵衍王出城相迎,請奘師到宮中供養(yǎng),數(shù)日后才出宮。魔訶僧祇部學僧阿梨耶馱娑(唐言圣使)、阿梨耶斯那(唐言圣軍)都精通法相,見到法師,不禁驚嘆中國竟然有如此高僧,于是便殷勤陪同奘師巡禮圣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