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特在8月29日向北發(fā)動了攻擊。他的“開場白”確實讓蘇軍驚慌失措。迂回包圍了在混亂中撤退的蘇軍部隊。第二天早晨,霍特的摩托化步兵包圍攔截了成千的在東歐大平原上潰退的俄國士兵。在此后的兩天里,霍特的先頭部隊突破了捷伏里洛夫卡的內防御圈,并且進抵直通斯大林格勒的鐵路沿線,離這座城市已不足20英里。
他們突然的成功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機。如果保盧斯能夠將第6集團軍的機動部隊轉向南方同霍特的坦克部隊會合的話,則成千上萬的蘇軍將在他們撤入市內之前被分割開。這支聯合的德軍縱隊便能夠勢不可擋地席卷斯大林格勒。從B集團軍群發(fā)來的通報是,一旦霍特的部隊攻占了捷夫里洛夫卡,則命令其向南方的突擊部隊在第二天即8月30日朝保盧斯方向開始行動。對于是否向南會合,保盧斯則猶豫不決,他擔心自己的左翼會遭到削弱,其左翼的第14坦克軍仍然需要抵御來自北面的攻擊。當保盧斯的步兵最終于9月3日在貢察里與霍特的坦克部隊會合時,他們距斯大林格勒市中心僅幾英里之遙了。他們晚了兩天到達,因而未能合圍蘇軍,蘇軍已從廣袤的東歐平原上撤退進入市區(qū)的街巷中,在那里德軍機動戰(zhàn)術將不再奏效。
在此后的一周里,德國人加緊了對城市的封鎖。第14坦克軍自北面搶先發(fā)動了攻勢,從而得以向城市北部工業(yè)區(qū)推進,但是保盧斯的步兵部隊仍然在斯大林格勒中心的西部邊緣地區(qū)感受到相當大的壓力。然而,霍特的坦克和摩托化步兵又再一次地顯示了強勁的實力。沿著該城南部邊緣向東繼而向北,第4坦克集團軍直撲伏爾加河。其后,霍特的部隊占領了他們曾經徒勞地奢望過的克拉斯諾亞梅和庫伯羅斯諾伊多丘陵的郊區(qū)地帶。通過上述的攻勢,德軍將蘇聯第62集團軍孤立在這座城市里。
保盧斯現在面對的是一個相當于城市周邊大小的密集的防御圈:從南郊至北郊只有幾英里的縱深和20英里的長度。此防御圈由已經孤軍奮戰(zhàn)且殘破不全的蘇聯軍隊防守,孤立在城里的第62集團軍只有5萬人和100輛左右的坦克。為了進攻這個防御圈的中部和南部,保盧斯準備動用10萬人和500輛坦克,同時用超過1000架飛機進行掩護。
這兩路并進的攻勢于9月13日星期日早晨開始發(fā)動,此前由俯沖轟炸機和大炮實施了猛烈的炮火準備。當霍特的4個師從南面發(fā)起攻擊之時,其他3個步兵師則從西面推進。他們的攻勢被薩里薩河斷開的一個約200英尺深的峽谷所分割開,它將城南端分割為城市的第三個部分。峽谷北部的步兵縱隊直指城區(qū)的政府大樓和主要的火車站。在左側,他們向馬馬耶夫山前進,這是一個可控制市中心的高335英尺的高地,在軍事地圖上它被命名為一○二高地。在夜幕降臨以前,德國的步兵部隊涌入了高地西側僅僅一英里的小樹林里。
星期一,德軍在峽谷兩側突破進入了城市的街區(qū)。在南面,第24坦克師的小分隊占領了城南火車站,并且向伏爾加河方向發(fā)動猛烈的攻擊。在北面,坦克和滿載的步兵涌向市中心。他們拿下了馬馬耶夫山頂并占領主要火車站以及附近的部分紅場。
第71步兵師的部隊曾一度打開一條通往市區(qū)的街道,切斷向東通向河的一條狹長通道。他們的目標就是城市中部的渡口登陸場,那兒是俄國人從伏爾加河東岸得到物資補給和兵力補充的主要樞紐。德軍在黃昏時基本上搶占了登陸場。然而,德軍也付出了慘重的傷亡代價——一個營僅剩下50名仍有戰(zhàn)斗力的士兵——他們遭到了一股小型部隊的阻擊,這些部隊在登陸場周圍分散成若干小分隊,并且彈藥耗盡會有摩托艇補給。當得到1萬名蘇聯生力軍的加強之時,這座中心登陸場的重要性在那一夜有了戲劇性的變化,近衛(wèi)軍第13師從河東岸搶渡加入戰(zhàn)斗。這些部隊是10萬俄國士兵的先頭部隊,主力將于此后的兩周內抱著必勝的決心橫渡伏爾加河,最后打退德軍的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