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難言的悟境

光明大手印 作者:雪漠


在某次跟網(wǎng)友的對話中,有人問及開悟后的覺受,筆者即興用一首詩描述如下:

風拂心頭意,喃然如靜泣。

晴陽勿醉眠,告爾妙消息。

大喝一聲后,萬法頓成空。

空中有妙慧,何必他方尋。

這首詩便寫出了很難言說的一種悟境。真正的禪悟,非木非石,而是于凈境中充滿無窮的活性和靈動。此時,萬籟俱寂,煩惱已息,但自性的“晴陽”卻沒有“醉眠”,仍在源源不斷地傳遞著一種光明。而行者心中,也能感到那自然之風的細膩和溫柔,那是充滿慈悲和智慧的天籟。那微風,那靜泣,那晴陽,那消息,諸種因緣,一時齊備,智慧的光明才會源源不斷地流向我們的心中,讓我們的心靈得到了清涼——

長日無倦意,黃葉落紛紛。

匆匆紅塵里,不見舊時容。

何處棲大事?聊借明空境。

其實知因緣,碧海天地心。

這種狀況,你也可以從下面這首詩中領悟:

大淚悲大夢,大笑憫大生。

大我融大你,大默出大聲。

明白之后,一切都是慈悲和智慧的顯現(xiàn)。弘一法師圓寂時,他寫了四個字“悲欣交集”。說他高興,他又是悲的;說他悲時,他又是高興的。

還有一種說法:得道之前,如同死了父母,到處尋找;得道之后,也如同死了父母,悲欣交集。

這是為什么呢?因為明白之后,你本是寧靜而快樂的,但又因眾生的煩惱而感到悲憫。一切都源自真正的慈悲。

這時,即使你只是安坐于某個寂靜的角落,也會聽到四面八方傳來隆隆巨響——那是覺悟的聲音。當然,這只是一種比喻,真正的覺悟是無聲的,卻又似發(fā)出無量的大聲,能驚醒夢中之人。

有時候,沉默是一種境界。韓鳳鳴在《解脫論》中說:“在日常生活的某些場合,沉默是一種真正的理解。這種沉默的‘聽’不需要文字,以其沉默的‘聽懂’而在意義中,他的生活是聽懂的和回答中的。沉默作為有意義的行為,同樣是一種語言,事物在此時往往表現(xiàn)出更為真切的被領會和被傳達,所以在說和聽之間,聽是更為高貴的存在,或者說,言語這個意義之家來源于沉默,現(xiàn)在又要歸于沉默,來到說者想說的親在之地。”

《指月錄》中也說:“聰明伶俐,思量計較,于此個門中,一點也用不著。古德有言,般若如大火聚,近之則燎卻面門。擬議尋思,便落意識。故知心意識非獨障道,亦使得人七顛八倒,作諸不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