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見天日的生活 2

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作者:周濂


三位大師的生平迥乎不同,畢加索多姿多彩,這一點世人皆知;公務員卡夫卡一生庸碌無為波瀾不驚,兩次失敗的戀情也許是其人生最富戲劇性的一頁;而普魯斯特就更加乏善可陳——他終身纏綿病榻,蓋著厚重的鴨絨被,從緊閉的天鵝絨窗簾縫隙窺視世界。僅從三者的現(xiàn)實人生似乎看不出任何生活之于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不過也許這正好可以證明普魯斯特一再闡明的立場:“真正經(jīng)驗到的東西”完全有別于“僅僅體驗到的東西”。存在的質(zhì)感并不取決于事件的堆積,生命的豐盈其實更在于內(nèi)在化的體認與理解。所以唯有精神才是構(gòu)成意義和理解意義的東西,而客體自身并不產(chǎn)生意義。

作為胡塞爾檔案館的合作者,海德格爾的弟子,比梅爾對藝術的理解不可避免地烙上海德格爾的痕跡,海德格爾對近代以來主體主義美學的批判眾所周知,比梅爾接受這個觀點,在本書“前言”伊始,就已指明:美學的時代已經(jīng)終結(jié)。比梅爾的工作就是以一種非美學的方式去觀察分析藝術作品。

從哲學的角度看藝術,最容易受到的質(zhì)疑是:“通過一種哲學的解說,藝術是否疏離于自身,被置入一個它不再能存活的環(huán)境中了。”對此比梅爾心知肚明,他小心翼翼地繞過這個指責,指出藝術的創(chuàng)生當然不是為了給哲學的概念做注腳,它有屬于自己的使命,這種使命就是“在藝術中,人類的世界關聯(lián)得到了某種表達,更有甚者,藝術不僅揭示了這種世界關聯(lián),而且甚至完成了這種世界關聯(lián)。”

何謂“世界關聯(lián)”?比梅爾的解釋是:人對其同類的理解,人對非人的存在者和超越人的神性之物(只要這種神性之物對人來說是舉足輕重的)的理解,以及人對他自身的理解。類似的表述在海德格爾那里屢見不鮮,比如海德格爾說,“然而,如果作品處于任何一種關系之外,那它還是作品嗎?作品處于關系之中,這難道不是作品的本性嗎?當然是的;只是還要追問:作品處于何種關系之中?!彼囆g作品究竟開啟了何種領域,表達了哪一類世界關聯(lián),這是現(xiàn)象學描述所真正關心的問題。

為什么要對當代藝術進行哲學分析?比梅爾的理由很簡單:“我們這個世紀的藝術不可能在一個直接性的層面上活動,藝術家必須反思他的所作所為,并且要求鑒賞者也做這種反思。”比梅爾認為藝術是一種需要解說的語言,這一點對“古典”藝術同樣適合,只不過,在現(xiàn)代藝術中,這種解說的必要性變得更加明顯和迫切。至于哪一種哲學解說言之鑿鑿切中肯綮,哪一種哲學解說可能發(fā)生明顯的誤讀,比梅爾并沒有給出一個評判標準?,F(xiàn)象學的工作方法要求“面向?qū)嵤卤旧怼保魏慰斩礋o物的先驗判斷都是不能容忍的,所以比梅爾既沒有自吹自擂,也沒有貶抑他人,他老老實實地分析他所面對的現(xiàn)象。

如果說生活總是被一些“執(zhí)念”纏繞,陷入幽暗莫名曖昧狀態(tài),那么現(xiàn)象學的眼光則教會你如何讓現(xiàn)象顯露,如何讓生活重新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2000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