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世界開始的政治
政治至少有兩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起點:希臘的城邦建構了國家政治的概念;中國的天下建構了世界政治的概念。真正的政治出現(xiàn)之前,人類已有很長的統(tǒng)治史,有過許多王朝,然而統(tǒng)治并不是政治。統(tǒng)治的邏輯是自然的強者秩序,即對內(nèi)服從首領、對外服從強者的自然秩序,尚未形成超越自然秩序的政治秩序,即基于理性原則的權力運用及利益分配制度??鬃訉⒄味x為:“政者正也”,或者“為政以德”。這意味著,超越了武力統(tǒng)治而建立對所有人有益的理性秩序才是政治。其實還應該提到另一個政治起點:以神學秩序作為政治秩序的以色列猶太王國。不過,古代以色列神學秩序超出了我的知識范圍,也超出這里所要討論的問題,故在此不論。
城邦是個奇跡,天下也是個奇跡。把希臘城邦看作是歐洲政治的起點并不否認城邦有著更早的淵源。荷馬史詩里記述了政治公共空間(agora,即廣場)的情景,克里特的文明遺跡也證明agora早就存在,但希臘城邦似乎是成熟的公共領域之始,即私人生活與公共領域有了各自明確的性質(zhì)和功能。同樣,周朝的天下體系也有傳說中的更早的原型,可能只是更早圣王們的一種精神視野或想象而尚未制度化??梢钥隙?,作為成熟制度的天下體系是周朝在約3000年前的政治發(fā)明。政治的不同出發(fā)點演化出不同的政治問題和道路,分別以城邦和天下為起點的政治故事在“分叉時間”(the forking paths of time,借用Borges的說法)里各自演化著,直到現(xiàn)代才相遇并且發(fā)生沖突,故事情節(jié)糾纏在一起,而全球化正在把兩個具有互補性的故事合成一個可能的未來。
周朝的天下體系開創(chuàng)了以世界問題為起點的政治思路。這種政治世界觀,或政治想象,究竟從什么年代開始萌發(fā)卻難以斷定。古代文獻通常把這種政治世界觀一直追認到4000年前堯舜禹湯的圣王時代,據(jù)說那時就有了天子統(tǒng)領“天下萬國”的政治合作。這是未經(jīng)確證的傳說,很可能是周朝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對前朝政治的理解和解釋。圣王時代大概仍然屬于酋邦(chiefdom)狀態(tài),酋邦之間或存在松散的合作關系,圣王可能是有威望的盟主,但應該尚未形成法定制度。王國維的研究說明,夏商時代的情況是:“蓋諸侯之于天子,猶后世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一個證據(jù)是,《尚書》所載,周朝早期君主仍然平等地稱呼諸侯為“友邦君”。不過,同樣根據(jù)《尚書》,圣王們似乎已經(jīng)有了協(xié)調(diào)各酋邦部族關系的能力,所謂“協(xié)和萬邦”,甚至還主持商議各部族的共同大事,例如治理洪水、制定時令和度量衡、規(guī)定禮樂貢賞,諸如此類。那時的跨部族合作大概是可能的,但仍然是非制度化的合作。古人有崇古之心,往往把成就歸于前人。比較合理的推想是,圣王時期,包括夏商時代的天下共主,并非天下的法定統(tǒng)治者,而是有號召力的盟主,因為尚未建立法定的政治制度。不過,圣王時代很可能開始有了關于天下的想象,有了一種“世界性的”政治視野,所以才有“協(xié)和萬邦”的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