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作者的劣跡(4)

第三帝國16:征服者的鐵蹄 作者:美國時代生活編輯部


在休戰(zhàn)協(xié)議之后,達納德搬到維希地區(qū),領導老兵軍團尼斯支隊,這是一個由貝當建立的支持維希政權的組織。

他焦躁不安,為了采取行動,他建立了警察兵團,充當維希的近衛(wèi)軍。從這個組織里又建立了保安隊。兵團成員都宣誓效忠貝當和法國,并發(fā)誓打擊猶太人、共濟會和流亡在倫敦的自由法國領導人查爾斯·戴高樂。

在盟軍進攻北非之后,希特勒擔心盟軍可能進攻法國的地中海沿岸。由于擔心游擊隊襲擊他的軍隊后方,他召見了賴伐爾,要求他組織一支后備警察力量維持秩序。賴伐爾答應了,1943年1月31日組建了保安隊,他本人擔任保安隊的頭目,達納德?lián)蚊貢L。

賴伐爾只希望保安隊保護維希的利益,但是達納德卻把它變成了法國的黨衛(wèi)隊。德國人獎賞他并授予納粹黨衛(wèi)隊少校的軍銜,他按照納粹沖鋒隊的模式裝備自己的士兵,卡其衫、黑領帶、深藍色的夾克和褲子,以及貝雷帽。德國人為他們提供了武器。

到1943年春末,保安隊與抵抗組織同根相煎,殘酷地展開了廝殺。第二年夏天盟軍到來之前,這種流血一直沒停。達納德到德國尋求庇護,后來又逃到意大利,保安隊的分子在那與意大利的反法西斯隊伍作戰(zhàn)。他被捕后送回法國審判,他拒絕為自己辯護。后來,他被判處死刑,被一個行刑隊擊斃。

戰(zhàn)后,賴伐爾和貝當都因叛國罪接受了查爾斯·戴高樂臨時政府組建的高級法庭的審判。兩位維希領導人都被判處死刑。出于對貝當年事已高和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英雄的尊敬,戴高樂將元帥的懲罰減為終身監(jiān)禁。他在布列塔尼半島南部約島城堡內(nèi)平靜地度過了晚年歲月,1951年去世,享年95歲。臨死前,貝當堅持認為自己維護了國家的最大利益?!胺▏嗣駥⒂肋h不會忘記,”他宣稱,“正如我在凡爾登拯救了他們一樣,我在維希也拯救了他們?!?/p>

賴伐爾的命運更是一波三折。他的審判是在惡毒的謾罵與指責氣氛中進行的,一開始賴伐爾就指責法官不許他為自己辯護。他抵制后面的聽證。

賴伐爾被關在巴黎郊外的弗雷納監(jiān)獄的鐵窗內(nèi),他企圖服毒自殺騙過行刑隊。他在戰(zhàn)爭期間一直帶著一個秘密的小藥瓶。但是毒藥太舊藥效失靈,沒能奪去他的性命。這位前法國總理被救活了,被攙扶到絞刑架前,人們不給他水喝折磨他。他的遺孀一直在為他辯護?!皩徟幸粋€人又不讓他說話可不是法國人的方式,”她抱怨說,“這正是他一直打擊的——德國方式?!?/p>

在被占歐洲的其他地方,合作的前景受到了那些希望登上高官位置的希特勒們的歡迎。希特勒本人期待著得到持相同意見的人的幫助,傳播納粹的種子,在歐洲建立新秩序。但是湊巧的是,希特勒和歐洲國家社會主義領袖們感到彼此都很失望。希特勒希望找到有很多追隨者并愿意擔任柏林控制的傀儡的本地納粹領袖。相反,他遇到的是一幫無能的政客,只有少量的支持者,但他們卻夢想著享受榮華富貴。

維德康·吉斯林就是這樣一位妄想者。1940年4月德國入侵時他笨手笨腳地想接管挪威政府,沒能與希特勒合作好。吉斯林解釋自己之所以發(fā)動了鬧劇式的政變是想與“我們的德國同胞達成諒解”,并為挪威“在建立新秩序的工作中贏得一個領導地位”。這場政變鬧劇讓納粹十分尷尬,吉斯林從此在世界范圍內(nèi)臭名昭著。不僅挪威的文職官員們拒絕服從他的命令,連他從自己的國民大會黨里挑選的部長們也不支持他。損害最大的是德國駐奧斯陸大使拒絕了他,認為他不適合領導,雖然希特勒下令幫助建立吉斯林領導的政權。

這位挪威納粹與希特勒有許多相同的特點,但不具備當元首的殘忍或政治手腕。和希特勒一樣,吉斯林有著強烈的宿命意識。他認為他生來就是為了把挪威帶到新的高峰。他喜歡說自己的生日,1887年7月18日正好是哈夫斯約德戰(zhàn)役紀念日,在那場戰(zhàn)役中哈拉爾·費爾霍爾打敗了其他斯堪的納維亞國王,成了統(tǒng)一的挪威的領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