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之人,必有非常之經(jīng)歷。
而這個經(jīng)歷還可以上溯得很久,正所謂三代之家方可培養(yǎng)出一貴族。
王守仁,幼名云,字伯安,因曾筑室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陽明山人,又曾創(chuàng)建陽明書院于越城,故世稱陽明先生。明憲宗成化八年,公元一四七二年,生于余姚;明嘉靖八年,公元一五二九年,卒于南安。
據(jù)《順生錄?年譜》記載,其祖先本瑯琊王氏,到王羲之時徙居山陰(紹興),其后又自達溪遷至余姚,遂為余姚人。
王陽明生在一個以隱居為傳統(tǒng)的世家。
其六祖王綱,在元末避世亂,甘居林壑,他未卜先知地預感到尚未發(fā)達的朋友劉伯溫會騰達,提前婉拒說:“老夫性在丘壑,異時得志,幸勿以世緣見累,則善矣?!?/p>
五祖王彥達也終生隱居,躬耕養(yǎng)母,讀書自娛,他死時,只傳給他兒子王與準幾箱祖上傳下的書籍,鄭重囑咐:“但勿廢先業(yè)而已,不以仕進望爾也?!?/p>
王與準就是王陽明的高祖,號遁石翁,一生既不參加科考,也拒絕薦舉,一心“閉門力學,盡讀所遺書”。
到了王陽明曾祖父王世杰這里,仍堅決繼承并貫徹前輩的隱世作風,他以“祖秘湖漁隱彥達,父遁石翁與準,皆以德學為世隱儒”為標榜,適逢鄉(xiāng)試,科場為防作弊規(guī)定考生入闈前須散發(fā)脫衣接受檢查,王世杰覺得人格受到侮辱,未進考場而返。
王陽明的祖父王天敘,號竹軒,“性愛竹,所居軒外環(huán)植之,日嘯詠其間”。他豪放達邁,適性自樂,人稱其“環(huán)堵蕭然,雅歌豪吟,胸次灑落”,被比作陶靖節(jié)、林和靖。每每打開其父留下的書篋便感喟:“此吾先世所殖也。我后人不殖,則將落矣。”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字聽輝,別號實庵,晚稱海日翁,嘗讀書龍泉山中,又稱龍山公。成化十七年,王陽明十歲時,王華以狀元身份賜進士及第。
看著這個一脈相承的江左望族王氏家譜,你不能不感慨,時代在發(fā)展,世界在變換,但一代代王姓子孫始終保持著耿介獨立、孤傲倔強的儒者之風,他們自立于渾濁的政治旋渦之外,嘯風吟月,磊落襟抱,守護并捍衛(wèi)著自己高蹈的人格。
由此不難想象,接下來出場的新一代王家人,又將會奏響一首怎樣瑰麗而奇妙的全新版《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