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把自己變得更“骨干” 1

一本書玩轉(zhuǎn)職場心理學 作者:大寶


這是一個職業(yè)化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里,人人都是管理者:對人管理、對物管理,甚至對自己進行管理——讓自己成為骨干員工。

什么是骨干員工?也許你會說:我一向勤勉,認真完成工作任務,為了把工作做好,從不在意加班,我應該算是骨干員工。我一向守紀,維護公司形象,注重節(jié)約,與合作單位約見都不會遲到,我應該算是骨干員工。我與同事互幫互助、相處融洽,只要我能幫上忙的事情我都不會拒絕,一團和氣,我應該算是骨干員工。 ……

心理釋疑 給骨干下個定義

骨干是事物中的主要部分、主要支柱或最實質(zhì)性的成分。如同大廈,組織的大廈也要靠骨干員工來“支撐”。缺少骨干員工,組織就不能發(fā)展,大廈就會倒塌——骨干是組織大廈的承重墻,是組織賴以存續(xù)的基礎。當然,這個“支撐”既可以是全部組織的“支撐”,也可以是組織某個局部的“支撐”。

然而,做到了以上這些事,你只能算是一個本分的員工,卻不是一個骨干員工。要想成為骨干員工,不僅僅是能力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求員工從心理上要變得更“骨干”。

1. 挑戰(zhàn)面前不懼怕

挑戰(zhàn)面前,是一個真正能夠折騰出骨干員工的好機會。它能夠挖掘出一個人內(nèi)在的潛能,從而使其獲得快速的成長。

有的員工只喜歡做自己駕輕就熟的事情,不愿接受新工作的挑戰(zhàn),以“我不在行”為由拒學習于千里之外,結(jié)果只能是原地踏步。而有的員工則于挑戰(zhàn)面前不退縮、不懼怕,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將被動工作變成主動工作。一旦成功,就能為企業(yè)、部門創(chuàng)造巨大的價值,自然會贏得 “骨干員工”的稱號。

2. 敢于承擔責任的“帶頭大哥”心理

肖敏和張琳是大學同學,畢業(yè)之后進入同一家公司的行政部工作,擔任行政人員。和她們一起入職的還有其他幾個新同事。由于公司的行政部和人事部同屬一個領導分管,所以,她們的上司非常忙,有時候無法顧及工作上的一些瑣事。于是,肖敏抓住了機會,在一些自己的職權(quán)范圍內(nèi)的事情上,她帶領其他同事積極討論,并商討出合理的方案,最終匯報給上司。肖敏敢于承擔責任,遇到問題主動和大家討論,并正確地進行解決,自然贏得了上司的肯定,儼然成了同事們的“帶頭大姐”。

上面案例中,肖敏由于敢于擔當責任,使自己成了“帶頭大姐”,儼然已是骨干員工了。所以,在職場中,要想成為一名骨干員工,就意味著承擔更多的責任,意味著對自身要求的提高。在需要的時候,你是否能站出來獨當一面,成為“帶頭大哥”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將直接決定你是否能成為骨干員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