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由女人批判(3)

女人的理想國 作者:張念


在自然宗教和藝術宗教時期,女神和女英雄如何解釋?恩格斯說,國家、階級和女人是在歷史上同時出現(xiàn)的,女人是政治的產物,國家權力的父親原型從城邦政治開始,就以性別的名義,驅逐“女人”并構建“女人”。柏拉圖《理想國》中的“女公民”,是刻意的變性手術,布盧姆解釋為是對“兩性平等”的古老諷刺?!独硐雵返谖寰沓蔀榕畽嘀髁x者們激賞的篇章,如果對照柏拉圖的《蒂邁歐篇》來讀,就會發(fā)現(xiàn)柏拉圖的確是在諷刺。因為《蒂邁歐篇》里認為,女人僅僅是一種叫“切諾”的容器(希臘語,子宮),她僅僅是工具和途徑,等待理性的刺穿。在古希臘城邦,賦予女人公民身份,是為了生出一個合法的小公民,因為公民資格的獲得必須保證父母雙方都是自由民。而一個男人成為父親,不僅是一種政治任務,而且承擔著培養(yǎng)公民的主要責任,孩子一出生,就被抱離母親身邊。女人依然守護著自然倫理,她們是公民社會的“內在敵人”,這是黑格爾對安提戈涅的判詞。至于何謂公民,安提戈涅不清楚,她也不想理解。她違抗命令,埋葬自己的哥哥,她認為自己獲得了幸福的滿足感。這是布盧姆教授的“淑女”原型嗎?從抵抗的意義上說,女人的確是政治的產物,但她們從不知曉敵人是誰。

從違抗城邦律法到違抗淑女氣質,這期間女人們經歷了什么?她們更愿意待在自然社會還是公民社會?反正她們都是被審判者,要么是“內在敵人”,要么是“反生命”的破壞“典雅關系”的女權戰(zhàn)士,她們披掛面紗,出沒在公共領域和私人領域。在現(xiàn)代社會,只要她出現(xiàn)在公共領域,她就受到私領域原則的攻擊;反之,只要她出現(xiàn)在私領域,她就受到公共身份的干擾。從《美國精神的封閉》來看,布盧姆教授的“淑女”輪廓,大概是封建時期的貴族婦女,因為他舉了《包法利夫人》的例子:愛瑪,這位郁郁寡歡的小資產階級婦女,對破落貴族充滿了同情與感傷式的懷舊。這是一個糟糕的例子,福樓拜這位操持著柳葉刀的小說家,把過去的和即將到來的世界,統(tǒng)統(tǒng)剖析給你看,他的愛瑪不管做淑女也好,做蕩婦也好,同樣沒有出路。

女人自己開口說話的時候,歷史哲學的邏輯已經左右圍堵,波伏娃似乎忽略了這樣的事實。她的《第二性》是描述性的,一個誠心誠意的存在主義者,她的“獨立女人”,并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是什么讓女人落得如此境遇?比如,她先接受做一名淑女,同時她開始拒絕她,她意識到自我,同時反對做自己。和流俗所理解的女權主義就是“女人打倒男人”不同的是,女權主義沒有給出理想方案,甚至《第二性》也沒有,因為波伏娃的“獨立女人”依然持有恐懼與不安——當然已經超越了“淑女范疇”。這使得被公認是啟蒙理性延伸產品的女權主義,脫離了啟蒙理性的軌道。因為理想社會一目了然(主流的美國方式),而理想女人,連女人自己都不清楚是什么。就是說,當女人談論權利的時候,他們用文化加以反擊;在女人們談論文化的時候,他們用理性加以嘲諷。同一與差異,作為西方理性傳統(tǒng)的事故高發(fā)區(qū),在何謂女人這個問題上,使得歷史看上去更像一出情景劇。

平等就意味著“像男人那樣”,這是布盧姆教授深感索然無味的地方。讓布盧姆教授激動的“性”——異性戀的性愛文化,在《第二性》中,波伏娃以同樣的文化分析的方式早就予以了反擊。布盧姆認為怦然心動的地方,波伏娃認為如籠中困獸。女人氣的嫉妒、等待、占有和奉獻包裝下的控制,被勞倫斯這樣的男性作家斥為“熱情的鎖鏈”。非常有趣的是,布盧姆一廂情愿地相信,存在一種藏在習俗之內的文化,但不是現(xiàn)代社會之后的文化,她更加古老,但古老到什么程度,性/性別的文化傳統(tǒng)回溯到哪個時代,布盧姆教授做的是個人的趣味化選擇,實在沒有必要扯上“美國精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