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你是22歲還是52歲,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都有一位或者兩位父母健在。你可曾注意到讓父母停止對子女的管束有多難嗎?養(yǎng)育子女是一個龐大而又艱巨的任務,一旦父母進入狀態(tài),摸到竅門,就會永遠做下去。
問題是,如果你已經(jīng)26歲了,想要發(fā)現(xiàn)自我,弄清楚怎樣才能有所成就,而這時父母卻還不停地要求你該怎么做,不該怎么做(這種更經(jīng)常),但結果又毫無幫助。但是,如果你的父母68歲,而你45歲,你會發(fā)現(xiàn)與父母的互動只是基于“責任和義務”(有時會完全避免與他們接觸),這樣你就不會一直在“被管束”中直至死去。
這是一個可悲的狀態(tài)。如果父母一直不把他們已長大的孩子當成年人來看待,總之就是他們一直沒有走出父母的角色,那么,父母與孩子之間偉大的愛和關心就會消失。
但作為孩子,你是有很大的權利的。的確是有一些家長真的一點都不關心他們的孩子,但這畢竟是少數(shù)。因為大多數(shù)家長都不想失去孩子,所以在父母面前,孩子的權利更大。因此,使用這些權利,利用你的優(yōu)勢,幫助你的父母成長起來。
如何做到這點呢?所有的人,無論是父母還是你自己,都經(jīng)歷過孩提時代、青年時期以及長大成人和為人父母的過程。通常,如果你的父母“管束”你,你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又進入了孩子的角色,只能順從或者被動地接受管束?;蛘呦駜蓺q的孩子一樣為了反對而反對,對一切說“不”,而不管父母的管束是否有用。但是,如果你使用成熟的模式進行應對,你的父母也會以“成熟”的模式給予回應。
成熟模式基本上有五點:什么、如何、多少、何時、何地。例如,家長說:“不要吃冰激凌,它會毀了你的身材。”你以成熟模式回應:“冰激凌怎么會毀了我的身材呢?”家長:“你會變胖。”你依然用成熟模式回答:“你認為我吃多少冰激凌才會變胖呢?”家長(現(xiàn)在會感到煩惱,因為這不是他們習慣的方式):“我不知道,就是不準吃。”你繼續(xù)維持成熟模式回答說:“我會保持體型的,我已經(jīng)精細地計算過,吃一點兒冰激凌不會讓我的外形變差,不過還是感謝您的提醒!”家長沉默。
這并不是在挖苦你的父母,只是在訓練他們。如果他們想跟你就冰激凌的問題展開討論,那很好,你可以跟他們分享你的看法,并樂意聽取他們的意見。然而,如果家長是想告訴你該怎么生活,對不起,你只要做好自己就行。
請注意,你自己也在成長。只有形成了自己的觀念和價值觀,你才能和家長進行成人間的談話。這樣才是真正的雙贏。因此,鼓勵父母采取成熟模式和你對話,自己也會從中得到成長。
克里斯托弗·莫雷爾
“我們運氣不好——孩子們都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