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然,萬一掉磚落瓦的,砸著你的小腦袋……不,我勸你還是別進(jìn)去了。”
“告訴你一個秘密,我去過伊拉克,戰(zhàn)地記者,懂嗎?子彈橫飛我都沒怕過,你說我會怕掉磚落瓦嗎?請你讓開!”
“不,除非你寫個字據(jù),萬一出了什么事,與我無關(guān)。”
“本來就與你無關(guān)。”
“不,我還是不能讓你進(jìn)去。知道為什么嗎?我突然被你的職業(yè)精神打動了。真的,你為了工作這么執(zhí)著,真的讓我感動,我決定,我要幫你完成任務(wù)。”
“嗯?”
“你不是要找有價值的新聞嗎?我知道的總比里面的鋼筋水泥多吧?比如勝利大廈,對你來說沒什么價值,爛尾樓在你眼里不如被飛機(jī)轟炸過的一片廢墟來勁,對不對?就算這里是被飛機(jī)轟炸過,你也不會對廢墟感興趣,而是對為什么成為廢墟感興趣,是誰讓它成為廢墟感興趣,對嗎?我呢,我不僅知道美國人讓伊拉克成為廢墟,我還知道是誰讓勝利大廈成為了爛尾樓。所以,人,最終才是你們新聞記者要跟蹤和挖掘的對象,而不是事和物,我說的對嗎?”
“有道理。”
“所以啊,任何事,都和背后的人,包括背后人的故事有關(guān),而你們記者的責(zé)任,就是在真實(shí)的基礎(chǔ)上,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而且,最好在事物表面之下,挖掘出人性或人文的內(nèi)涵,否則,真相沒有思考,新聞沒有生命,思考沒有真相,無法滿足升華,那不等于制造了一大堆信息垃圾嗎?我說的對吧?所以,我提供的故事,才是你最需要的。”
“快說,你能提供給我什么?雖然你留給我的第一印象不怎么樣,沒想到你對我們的工作還是有些見地的。你說吧,可有一點(diǎn),不準(zhǔn)忽悠我。”
“我從來不忽悠人,這樣吧,我給你講一個故事。一個真實(shí)的故事,一個勝利大廈背后的故事,而且,是一個人的故事。”
“不為人知的故事?”
“沒錯。”張仲平故作神秘地說,“甚至,是不可告人的故事。”
“那你等會吧,我得用錄音筆記錄下來。”
“這個故事很長,我到車上拿瓶水,我們慢慢說。你喝水嗎?”張仲平邊說邊把曾真向奔馳車的方向引去,再次偷偷地看了一下手機(jī)上的時間。曾真則一邊走一邊從包里掏出一個小本子和錄音筆,一副準(zhǔn)備做記錄的架勢。
張仲平應(yīng)付著曾真,心里想的卻是勝利大廈樓頂上的事,他不知道徐藝辦事辦得怎么樣了。
他怎么也不會想到,徐藝和左達(dá)己經(jīng)賭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