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危機還是轉機
海泉的中學時期一直都順順利利,身在重點高中,學習成績不是拔尖,但總在中上游,擅長寫作還會寫詩,能彈鋼琴還會寫歌,雖然平時不愛說話,但在學校里也是個低調的風云人物。
臨近高考,他很清楚自己以后要干什么。要么做文字類的工作,要么做音樂類的工作,如果能兩者結合,那就是最好的選擇,這樣算下來,中文、音樂方向的志愿他都可以考慮,當然最好的結合還是傳媒類的學校和專業(yè)。
為了未來能夠接近這些目標,海泉在高考那一年年初,還去打聽過北京廣播學院(現(xiàn)中國傳媒大學)的播音系和錄音系。但招生的說今年在遼寧一個都不招。他說可你們去年不是招嗎?人家回得也干脆利落,“是,去年招,今年不招!”
不招?得!不招就再去問問上海戲劇學院,聽說上戲也有播音主持和錄音專業(yè),結果人家那邊回得更絕!“同學,你把你的沈陽口音改了,歡迎你明年再來!”
提前錄取的不行,那就自己考。高考前,他填的志愿全都是北京、上海的藝術類、傳媒類院校,寫的專業(yè)全都是新聞、廣告、影視文學、音樂編輯等等。如果,胡海泉當年遂愿,畢業(yè)后八成他會進入電視臺工作,后來變成我的前輩。如果,他畢業(yè)再分配到湖南臺,說不定后來能成為我的領導。如果,他干了主持,《快樂大本營》和李湘搭檔的男主持人會不會叫胡海泉?或者《音樂不斷歌友會》的主持人會不會叫胡海泉?那么……
可惜,高考前兩天,他突發(fā)高燒不退,暈暈乎乎地進了考場,又暈暈乎乎地走了出來,最后的成績,可想而知。
他的成績,能接收的只有沈陽廣播電視大學的對外貿易管理專業(yè)。拿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海泉被擊潰了,他根本不記得自己還填過這個志愿,他一直覺得前面的學校,以他平時的成績和文筆,穩(wěn)進。后面兩個志愿是隨便填的,他哪兒知道外貿是干嗎的?還分金融班和財會班?他把錄取通知書一直擱在客廳的茶幾下面,因為他根本沒想去報到,他想的是怎么跟家里商量再復讀一年。
那是1993年,被胡海泉譽為人生中第一次,也是當時最大的打擊。
巧的是,這所他不待見的學校,學生處的處長和他父親相熟,知道他高中的學習成績不錯,以他在高中的正常成績,對學校來說應該算是非常好的生源,而且他在沈陽大大小小的報紙雜志上,還發(fā)表過很多詩歌和散文,父親又是一個有名的詩人,于是這位處長就給海泉的父親打電話,說很希望這個學生可以來報到,你們家長還是勸勸他來我們學校吧,進到我們學校校方一定重視、好好培養(yǎng)他。
這就是人的際遇,如果海泉考上的是北廣、北電、中戲、上戲,可能就淹沒在一堆更優(yōu)秀的苗子里,或者獲得并不多的機會。正是這所學校對他的偏愛,令他可以得到比同學多得多的鍛煉機會。家里和他自己權衡再三,決定還是順利升學,不再復讀。
入學第一天,他的輔導員就找到他說,胡海泉,你能文能彈,新生晚會就由你來組織吧,你來做總導演和主持,你召集同學排演節(jié)目。海泉一聽,???剛進校就給這么大權力?給這么大一個差事?其實高中的時候,他屬于上了臺就不會說話的那種,在學校里倒是有頭銜,文學社社長,但那就是號召大家伙一起搞創(chuàng)作唄,干點兒這個事還行,哪兒敢在全體面前說話、唱歌啊?彈鋼琴還行,可也不能給全校彈上兩個小時的理查德?克萊德曼鋼琴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