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到德里11

步步蓮花 作者:西嶺雪


與其說佛陀是一位創(chuàng)造者,毋寧說是一位革命家,勇于反抗婆羅門教的壓迫束縛,而大膽地提出“眾生平等”。在根本上,這與農民起義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是一樣的,都具有振臂一呼,群起響應的力量。是被壓迫者奮起反抗壓迫者的一種聲音。事實上,印度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改教活動,正是發(fā)生于社會地位最低卑的“不可接觸者”階層中,充分顯示出佛教對于心靈的安撫作用。

只是,陳勝、吳廣為的是一己之欲,為的是稱王稱相、富貴榮華,終究是凡人貪念;而釋迦牟尼卻為的是萬千百姓,為的是度萬眾脫苦海,永生極樂。他要戰(zhàn)勝的,不只是強權和壓迫,還有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貪嗔癡欲循環(huán)不已的小我私欲,所以,他成了佛。

后世尊稱這位釋迦族的智者為釋迦牟尼,而將佛門弟子稱為“釋子”,印度人慣稱作“比丘”,而中國人稱之為“和尚”。

但是小辛的哥哥大辛,又是受到什么樣的觸動,才決定斷發(fā)出家,投身佛門做一名釋子的呢?

晚上,我睡在辛哈大哥的房間。據說,自從五年前大辛出家,這房間就一直空著,但始終保持原樣,因為辛媽相信,兒子總有一天會還俗歸來。

大辛品位不俗,房間布置得雅潔明朗,既沒有印度家庭慣有的描金細密畫,也沒有佛門子弟供奉的佛龕香爐,只是架上累累的佛教書籍才可以透露出房間主人的信仰。最特別的,是其中還有很多中文書,包括唐僧玄奘主持編寫的《大唐西域記》,趙樸初的《佛教知識問答》,以及中英文對照的《六度集經》、《大正藏》、《菩薩本緣經》等,還有幾本筆記。

我隨手抽出,翻開,發(fā)現(xiàn)竟是一本手繪冊子,從第一頁到最后一頁,滿滿的都是蓮花。

原來,這個家里最喜歡蓮花的人是大辛。

我著迷地看著那些蓮花,有些是水彩,有些只是簡單的素描,然而了了幾筆,已經臨摹出一朵栩栩如生的蓮花,仿佛吹口氣,就可以迎風搖擺。它們或者一枝獨秀,或者成群聯(lián)袂,或者順流而下,或者只是供在水盆里,或粉或白,甚至還有幾幅藍蓮花,但是,都那么艷而不驕,風骨清揚。

有些頁碼上,除了蓮花外,偶爾還會有些簡單的句子,是英文,語法并不準確,表達的情緒卻極特別而且濃烈,似乎繪畫人并不打算讓任何人看懂它們,而只是隨意地記下自己當時的心情——

“世事如河水沉浮,蓮花漂在水上,是不沉的思想,或許,這便是佛性吧。”

“人生短暫,苦難如汪洋無邊,曼殊莎華在彼岸開放。蓮花在這里,蓮花不語,蓮花是誰的知己?”

“佛說: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蓮花笑了。蓮花是無憂亦無怖的——是因為蓮花無根嗎?”

……

我有些好奇,一個什么樣的人,會將蓮花畫得這樣傳神?他明明出生于傳統(tǒng)的印度家庭,自幼接受濕婆教的灌輸,家里四壁掛滿了象頭神和印度神話故事的描金畫,為什么,他卻會與世隔絕般地獨立生長,將自己變成一株佛臺的蓮花?

這天晚上,我又做夢了,夢見自己在茫茫原野中踽踽獨行,天地寂寥無垠,遠處卻有一株高大的菩提樹傲然獨立,我走過去,看到一個和尚身披袈裟,在樹下打坐——那是佛祖,還是大辛?

然后,我又聽到那聲音輕輕呼喚:娜蘭。

夢在這時候醒了,靜夜里,仿佛有清風送來花香,我睜開眼睛,看見墻上奇跡般地綻放著一朵巨大的白蓮花,倩影輕盈,暗香浮動。

白天我打量過這個房間的,明明記得墻上沒有任何裝飾,怎么會突然多出這朵晶瑩的白蓮花?

我疑心自己是幻覺,忍不住走近仔細端詳,這才發(fā)現(xiàn)墻面有輕微的凸起,看來是某種特殊的熒光涂料,可以在黑暗中發(fā)光并且有極輕微的香味。這朵花,也是大辛的杰作嗎?

遠處,依稀有鐘聲長鳴,悠遠沉靜,直抵人的內心。

我不覺一動:這是大辛的房間,莫非,當年,他也是常常在夜里醒來,聽到這樣的鐘聲的召喚,所以才會離開自己的家庭,投入佛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