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不對”重勘(1)

世界是對的,你也是 作者:蔣碩


到底哪些信念是不合理的呢?與我的、世界的“不對”一樣多嗎?是否要用畢生時間一一搜尋修正,疲勞應對,直至最后?

沒那么復雜,來看埃利斯君總結(jié)的11類不合理信念:

(1)一個人應該被他人喜歡和稱贊,尤其是生活中那些重要人物。

(2)一個人必須能力十足、有所成就,才有價值。

(3)邪惡可憎的壞人,必須受到嚴厲的譴責和懲罰。

(4)事情不如自己所愿,就是可怕而悲慘的。

(5)不愉快的事總是外在環(huán)境因素所致,因此人對自身的痛苦和困擾無法控制和改變。

(6)面對現(xiàn)實中的困難、承擔自我的責任,太不容易了,倒不如逃避。

(7)應該隨時隨地對危險可怕的事情加以警惕。

(8)人必須依賴別人,尤其是比自己強的人。

(9)過去的經(jīng)歷和事件,對現(xiàn)在生活的影響永遠無法改變。

(10)人應該關(guān)心他人,為他人的問題而悲傷、難過。

(11)人生中的每個問題,都應該有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找不到這個答案,就會痛苦一生。

而這11種不合理信念,共同體現(xiàn)著三個特征:

第一個,絕對化要求。

我們對自己與世界如此苛刻,以至于將“希望”、“想要”表達為“必須”、“應該”、“一定”?!拔冶仨毘晒Α薄ⅰ八龖搻畚摇?、“政府一定是廉潔奉公的”……絕對化描述下的事物有時看起來很美,可惜,不合理。因為任何客觀現(xiàn)實,都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zhuǎn)移,大喊勵志口號的人未必成功,美人不免另有懷抱,政府也需要成長進化。而當這些客觀現(xiàn)實與我們絕對化的要求相悖時,情緒困擾隨之而生。

第二個,過分概括。

就像憑封面判定一本書的好壞,過分概括(以偏概全)常在我們評價自己或他人時作祟。像前面出現(xiàn)過的我的來訪者R,“總是”、“完全”是他慣用的開頭,略受批評,便覺自己一無是處,一次離婚,人生即遭全盤否定,這樣怎會不陷入“自責”?而若同樣的概括法指向他人,“金無足赤”,身邊哪還有可取之人,只剩怒氣、鄙視、敵意而已。

第三個,糟糕至極。

按道理,任何“至極”的說法都是不準確的,因為一切都在變化發(fā)展,你沒法預知比糟糕更糟糕,還能糟糕到什么程度。所以,不管你身處何種境地,一定不是真正的糟糕至極??上?,人們就是喜歡這種說法,把一個霧霾天升級為世界末日,在其中蒙頭大叫或一蹶不振。這樣賣萌很過癮吧?

試試看,用這“11類不合理信念”和“三個特征”,重新檢視“800萬種活法”和更多來訪者的故事,我們會進一步了解“自責/責他”的種種負性情緒,以及遍布自身與整個世界的“不對”是怎么回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