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江湖”解讀中國(4)

江湖中國:一個非正式制度在中國的起因 作者:于陽


同沐儒教,何以落后日韓?

如果不參考“江湖”因素,僅歸咎儒教的罪過,很難揭示中國在現(xiàn)代化歷程上的艱難曲折和跌宕起伏,也難合理解釋為什么曾經走過那么多彎路。

實際上日本人口危機比中國到來更早,早在五百年前,也曾萌生過類似江湖的游民萌芽形態(tài)——日本浪人,即破產的武士階層。史料表明,明代滋擾中國沿海的“倭寇”,其中大約三成屬于真正“倭人”——日本破產地主和浪人組成的游民,他們裹挾中國游民、破產農民組成海盜團伙,規(guī)模通常達數(shù)萬人。與中國同理,日本之所以在近代蛻變?yōu)檐妵髁x侵略性國家,與其制度造成的人口過剩,過剩人口尋求生存出路有關。日本是一個島國,邊界被海洋固定,文化受中華儒教影響,尤其受儒學相對保守的分支——朱子理學熏陶,存在類似的家族主義結構和人口激勵機制。一旦人口過剩只得尋求海外殖民擴張,尋求新的土地和礦產資源,直至往文化母國的土地去恣意撒野。

后來,日本最終演變成一個資本主義國家,而沒有變成一個制度斷層的、混亂無序的江湖國家,關鍵在18~19世紀日本所處的社會格局,以及后來日本通過商業(yè)和資本主義化走過的道路。日本在資本主義前夜的封建幕府時代,就擺脫了中央集權政治羈絆。有學者認為,恰恰是中央集權與封建分權背景這個分水嶺,決定了中日兩國近代不同的命運。

自秦始皇后,中國幾乎不再出現(xiàn)西周分封制度。封建割據(jù)與權力制衡產生的真空,在近代歷史土壤上,容易滋生類似西歐的商業(yè)交換因素和資本主義中間機制,從而初步整合封建政治與資本主義商業(yè)。日本更進一步的發(fā)展,是利用商業(yè)方式管理政府財政,增強了國力,從而推動政治體制改革,催生了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不是日本硬性戴上了資本主義帽子,而是日本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已然具備與歐洲相近的歷史條件,當權者審時度勢,因勢利導,水到渠成。此后,日本奉行“脫亞入歐”國策,全面效法西方,改封建專制為君主立憲和憲法法治,以出口制造業(yè)和外貿經濟立國,以軍國主義做后盾保障經濟,以法制管理國內移民問題,以人口與資源優(yōu)化配置帶來生產力進步,無形中消化曾經過剩的人口,從而避免了中國式江湖化的社會瓦解。

韓國也自稱禮教發(fā)源國,儒教之教化不亞于中國,不能說所謂“吃人禮教”對韓國現(xiàn)代化毫無影響。但韓國現(xiàn)代化時間的起點比中國遲,現(xiàn)代化卻走在中國前面,甚至人民生活依然保有深厚的儒教傳統(tǒng),這讓禮儀之邦——中國汗顏。在一些國際大都市的公共場合,中國人的坐態(tài)站姿、禮貌敬語、行為自控、精神面貌都不及韓國人更像儒門之后。這個事實很值得中國人反?。喝寮椅幕侨P清算不可?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否在“救亡圖存”壓力下顯得過敏和極端?古老儒教對現(xiàn)代化進程的影響很復雜,未必全屬消極,也未必全屬積極,也有與制度轉型無涉的中性因素,切莫一棍子打死。被妖魔化的“吃人禮教”并非造成中國落后于日韓的主因,反觀中日韓國,唯中國的江湖文化氤氳大盛于日韓,已然成為中國近代文化的特征,從世界文化看中國文學和電影,除了江湖武俠還有什么新意?

近代中國危機的根源,到底應該歸咎于儒教還是江湖?韓國現(xiàn)代化提供的答案至少說明,儒教即便有負面作用,也并非全盤抗拒現(xiàn)代化。儒教與東亞現(xiàn)代化的關系尚需進一步考量。

但是,沒有一種因素否定江湖與近代中國災難無關。事實上,江湖文化也是阻礙中國現(xiàn)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與其頭腦僵化地繼續(xù)反“封建”,不如態(tài)度端正地重新審視江湖?!胺饨ā币矗惨?。有人說,江湖是蛻變的儒教,怎么能說與儒教無關?

是的,江湖是儒教的兒子。然而,案犯是兒子,與老子既有關又無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