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魯國大夫勢力坐大,“三桓”(即魯桓公的后代孟孫、叔孫、季孫三個世家大族,其中季孫氏勢力最大)把持朝政,魯公也要受制于“三桓”。孔子第一份工作便是在季孫氏家中當家臣,職位雖低但辦事認真。他當過管理倉庫的小吏,物資從來沒有缺少過;后來當管理牧業(yè)的小吏,牛羊也繁殖得很多。他在魯國短暫任職時推行“復禮”主張,不為當權者所接受。
但孔子本人的名聲已漸漸傳開,這時候就陸續(xù)有人愿意拜他為師,不到30歲的孔子索性辦了個私塾,收起學生??鬃右远Y樂之學教授學生,創(chuàng)立儒學??鬃咏逃膬?nèi)容主要圍繞周禮來進行,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符合周禮要求的君子??鬃舆€整理了《詩》、《書》、《禮》、《樂》、《易》、《春秋》等典籍,其目的也是闡發(fā)周禮。沒想到來報名上學的人還挺多,魯國大夫孟僖子死時都囑咐他的兩個兒子孟懿子和南宮敬叔要到孔子那兒去學禮。
公元前517年魯國發(fā)生內(nèi)亂,魯昭公被“三桓”打敗后投奔了齊國,孔子在這一年也到了齊國??鬃尤デ笠婟R景公,跟齊景公談了他的政治主張。齊景公待他很客氣,還想用他。但是相國晏嬰認為孔子的主張不切實際,齊景公就沒用他。兩年后,由于齊大夫欲害孔子,孔子又由齊返魯教書。
二、旅行背景:“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
孔子所在的時期,歷史經(jīng)歷著劃時代的變革,周王室衰微,諸侯坐大,維護奴隸主宗法等級制度的“周禮”遭到極大破壞。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整個社會處于動蕩之中。這時候知識分子異?;钴S,他們成為一支重要的社會力量,紛紛登上歷史舞臺,著書立說,孔子和他的儒家在其中也占據(jù)一席之地。
魯國整體背景:第一特權諸侯國
在整個春秋時代,諸侯國之間禮樂崩盤勢不可當,只有少數(shù)地方尚能守住禮樂底線。比如孔子的家鄉(xiāng)——魯國。
魯國不是普通的諸侯國,它是周公的封地,是姬姓“宗邦”,諸侯“望國”。 魯國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東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蘇、安徽三省之一隅。周王室沿襲黃帝的做法,黃帝時天子駐中部軍區(qū)(河洛地區(qū)),太子駐東南軍區(qū)(總部設在曲阜),西周時武王代文王,駐守河洛地區(qū),居首都鎬京;周公代太子,駐守曲阜地區(qū)。所以,武王將周公封在魯?shù)刈阋妼ζ渲匾暋?/p>
前面講過周公之功,不在魯,而在周。但是魯因周公與眾不同。《史記?魯周公世家》說,“封周公旦于少昊之虛曲阜,是為魯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為魯公”。也就是說,周公之子伯禽代封為魯公。周公去世之后,周成王特許魯國擁有郊祭文王的資格,可以奏天子禮樂。清人高士奇說,“周之最親莫如魯,而魯所宜翼戴者莫如周”。
周王朝歷來有厚同姓、薄異姓的國策,賜魯國特權,不僅是對周公的一種追念,更是希望作為宗邦的魯國能夠“大啟爾宇,為周室輔”。這是魯國在政治上的優(yōu)勢,作為周室強藩,魯國一度震懾并管理東方,充分發(fā)揮了宗邦的作用。當時魯國國力之強,使得諸夏國人和夷狄之民“莫不率從”,這種情形一直延續(xù)到春秋。孔子生活在這樣的諸侯國一方面充滿優(yōu)越感,另一方面也對繼承周禮有一種天然的使命感。
“尊尊而親親”是宗法制度的根本原則,也是周禮的基本要求。魯人尊禮而尊敬君主,“親親”觀念深入人心,也使得掌握魯國大權的卿族總限定在“伯禽之后”的范圍內(nèi)。但孔子所在的時代,魯國由“三桓”把持朝政,魯公受制成為虛君。在以下制上的不正常政治狀態(tài)發(fā)展到極致時,“三桓”之一季孫氏這類大族內(nèi)部又由家臣如陽虎等人控制??鬃咏蛔¢L嘆道,“陪臣執(zhí)國命”,一個完整繼承周禮的國家,政治規(guī)矩隳壞已到了何等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