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朗以凈身出戶的方式擺脫了董卓的掌控,逃離了洛陽這塊是非之地。
逃離洛陽,司馬朗攜家?guī)Э诨氐郊亦l(xiāng),找到暫時的棲身之地。此時的司馬朗還不及弱冠之年,卻將整個司馬家族抗在稚嫩的肩膀之上,怎一個簡單了得。當然,這一切還有其父司馬防在背后指導著。
在舉家遷徙的過程中,司馬懿只是在年長他八歲的哥哥身邊做些輔助性的工作,看護行李、照看年幼的弟弟妹妹。當然,司馬朗的堅強與勇氣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年幼的司馬懿。
回到家鄉(xiāng)溫縣之后,司馬朗出于安全考慮,認為董卓依靠拳頭治國必不能長久,必定有仁人志士討伐其惡行。戰(zhàn)火一起,處于洛陽附近的河內(nèi)必定是兵家必爭之地,司馬老家溫縣距離洛陽不足百里。司馬朗召集起司馬家族的父老長輩,給他們開了個小型家庭會議,會議的主題是搬家。
他的理由是河內(nèi)郡距離京城洛陽不足百里,董卓與起義軍之間的戰(zhàn)火一定會波及于此,到時此地勢必會雞犬不寧。既然如此,不如趁戰(zhàn)火還未燃起,咱們舉家遷徙到黎陽,投靠統(tǒng)領兵馬的司馬家女婿趙威孫,然后再做進一步打算。
遷徙采取自愿的方式,父老長輩都比較戀舊,不愿意背井離鄉(xiāng),只有趙咨愿意一同前往。剛從洛陽搬回老家不久,院內(nèi)外還未打掃干凈,司馬朗一家老小又搬到了黎陽,一路奔波辛苦勞累可想而知。
趙威孫為人很慷慨,收留了司馬家和趙咨這兩家老小。
司馬朗走后,短短的幾個月內(nèi),江湖巨變,關東群雄起義兵討伐董卓。此時是公元190年正月。然而,群雄內(nèi)部利益不同,聲勢雖大,效果卻不明顯。整日口號喊得震天響,卻并無實質(zhì)性進展。雷聲大、雨點小的舉動,讓洛陽、長安兩地的百姓不得安寧,陷入無休止的戰(zhàn)火中。司馬朗的故鄉(xiāng)溫縣也難以幸免。
不久之后,董卓逃離洛陽,關東群雄的任務象征性地完成,隨即解散,洛陽、長安兩地也得到暫時的安寧。
曹操擔任兗州刺史后,在濮陽與搶他地盤的呂布展開了拉鋸戰(zhàn),最終形成對峙局面。濮陽距離黎陽不遠,司馬朗考慮到戰(zhàn)火隨時都可能燒過來,決定搬回暫時安寧的老家。
董卓逃離洛陽的時候,把天子也掠走了。司馬朗瞅準難得的和平局面,帶著家屬回到溫縣。這段時間內(nèi),由于戰(zhàn)爭導致饑荒,災民流離失所,易子相食,慘不忍睹。司馬朗收留撫恤宗族眾人,幫助災民渡過了難關,得到了人們的擁護和愛戴。由于司馬朗的眼光和見識,司馬家族在亂世之中非但沒有家業(yè)凋零,反而更加聲名遠播,享譽海外。
在哥哥的光環(huán)之下,司馬懿漸漸成長為一名英俊少年。
這天,河內(nèi)很有威望的楊俊回鄉(xiāng),引起不小的轟動。楊俊是河內(nèi)人,在戰(zhàn)亂期間,賑濟受戰(zhàn)亂之苦的鄉(xiāng)親鄰里,頗有聲望。司馬家族作為當?shù)氐耐?,象征性地接待了這位享譽河內(nèi)的人。楊俊也由此與司馬家族的名人有了接觸。
這天,楊俊偶然遇到了時年十六七歲、風華正茂的司馬懿。根據(jù)當時的禮儀,兩人互相禮讓了一番。楊俊點點頭,說:“此人骨骼驚奇、相貌奇特,絕非平凡之人。”
同行之人并不認可,說:“要說非平凡之人,絕對非他哥哥司馬伯達莫屬?!?/p>
接著,同行之人將司馬朗的事跡講述得神乎其神,直講得口干舌燥方才罷休。楊俊說:“司馬伯達歷經(jīng)凡世塵俗,人性已經(jīng)定型。若論可塑性,其人絕對不可估量。你看,此人印堂光明如鏡,晶瑩飽滿,這預示著他學識淵博;山根豐滿,眼神充沛,這預示著他福壽俱全;顴骨深諳川字紋,這預示他權(quán)勢地位高,可為棟梁之才?!?/p>
這是有關史書對司馬懿最早的記錄。
曹操在亂世中脫穎而出,他接手七零八落、破敗不堪的大漢集團。借助大漢集團這塊招牌,依靠自己的能力,逐漸成為亂世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