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謝里丹(1751—1816)(1)

你應該知道的世界文學名家100人 作者:高強


理查德·布林斯利·謝里丹出生于愛爾蘭都柏林,父親是演員兼劇院老板,祖父是斯威夫特的知心好友,母親是劇作家,也是小說家。家庭的熏陶,使謝里丹對喜劇產生了興趣。少年時期,謝里丹在哈羅公學受過良好教育。

1770年,全家定居巴斯,在那里他與著名的女歌手林莉相愛,但他們的愛情之路并不平坦,先是情敵中傷林莉,兩個人不得不私奔到法國。林莉的父親得知他們的事情后,激烈反對這門婚事,從法國將林莉帶回家里,并關起了林莉的禁閉。謝里丹的父親也反對這門婚事。經過兩年的爭取,謝里丹終于娶到了他的心上人,但謝里丹的父親并沒有參加他們的婚禮。這段經歷對謝里丹的成名作《情敵》有非常大的影響。

雖然林莉的收入頗豐,但謝里丹并不希望妻子再登舞臺,迫于生計,謝里丹開始寫作戲劇。

1775年,謝里丹的《情敵》搬上舞臺,首演并不成功,換了主角后,第二次演出竟使這部戲起死回生。此后一年里,謝里丹上演了三部戲劇,名聲大噪,收入頗豐,不久便擁有了自己的劇院,并加入了塞繆爾·約翰遜的文學社。當他的《造謠學?!钒嵘衔枧_時,再次引起轟動,使他大發(fā)其財。

謝里丹事業(yè)的輝煌隨著1780年他當選議員起才真正開始,一直延續(xù)了二十九年,最終隨著一場大火而走向衰落,在那場大火中,謝里丹的大劇院化為灰燼。三年后,謝里丹又因為沒有足夠的錢參加下一屆競選,而不得不退出競選;同年又因欠債而被捕。

1816年,謝里丹因腦科疾病去世,死時貧困而孤獨。他被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葬禮十分隆重,拜倫為他寫了著名的《吊謝里丹》。

謝里丹是英國18世紀著名的戲劇家。他的代表作《情敵》《造謠學校》被認為是上承莎士比亞,下接蕭伯納的紐帶。

謝里丹的作品特點

作品中情節(jié)組織精當,角色性格鮮明。在技巧方面,則對制造誤會、戲劇反語等方法運用得十分精巧,而充滿靈氣的對話使得作品更受歡迎。

作品十分關心當時的道德問題,并無情地抨擊社會上的各種不良現(xiàn)象。

謝里丹的代表作《造謠學?!?/p>

戲劇講述了約瑟夫和查爾斯兩個兄弟的故事。善良的查爾斯與梯澤爾爵士的女兒瑪麗婭相戀的同時,施尼威爾夫人也愛上了查爾斯。為了與查爾斯在一起,施尼威爾夫人唆使約瑟夫去追求瑪麗婭,并與約瑟夫一同向梯澤爾爵士講查爾斯的壞話。約瑟夫在答應施尼威爾夫人的要求的同時,卻與梯澤爾爵士的新婚妻子發(fā)生關系。當約瑟夫與梯澤爾爵士夫人通奸時,東窗事發(fā),約瑟夫偽君子的面目第一次暴露在眾人面前。

就在這個時候,兄弟二人的叔叔從印度歸來,為了日后遺產的分配,叔叔特意化裝考驗兄弟二人。當叔叔要買查爾斯的畫時,因為畫是查爾斯和叔叔在一起的場景,查爾斯拒絕賣給叔叔,叔叔因此被打動。而約瑟夫則拒絕幫助化裝成窮親戚的叔叔,叔叔因此看清了他的偽善,而決定將遺產留給查爾斯。

獲得豐厚遺產的查爾斯也最終獲得了瑪麗婭的芳心,約瑟夫則名譽掃地。

通過這部戲劇,謝里丹對英國貴族的道德敗壞,在滿口道德的表面下滿是虛偽和墮落的現(xiàn)象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浪漫主義時期文學背景簡介18世紀末、19世紀初,蘇格蘭農民詩人羅伯特·彭斯的抒情詩自然生動、感情真摯,諷刺詩尖銳鋒利、妙趣橫生,給英國詩壇帶來一股新鮮的氣息。威廉·布萊克在詩歌中建立起自己一套獨特的神話體系,具有神秘主義色彩。布萊克的革命性、獨創(chuàng)性和復雜性使他成為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

1798年,威廉·華茲華斯與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合作出版的《抒情歌謠集》標志著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真正崛起。英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品有不少都產生于激進與傳統(tǒng)相沖撞的18世紀末,這時英國又面臨著新的發(fā)展動力,即1789至1794年的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和英國內部的工業(yè)革命,使社會矛盾徹底轉變成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