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交涉輕抵抗 斷送長城抗戰(zhàn)(1)

何應欽新傳 作者:熊宗仁


在國民黨軍政界中,何應欽被人稱為“何婆婆”,除了含有嫌他辦事考慮太過周全、優(yōu)柔寡斷的貶意外,大多是因他涵養(yǎng)好,待人謙和,稱贊他有一副婆婆心腸。他的這副婆婆心腸,連日本侵略者也感同身受而大加利用。一次,日本駐北平武官酒井隆違反中國駐軍的戒嚴令,在東城區(qū)蘇州胡同一帶東游西竄,受到中國哨兵的盤詰。次日,酒井隆帶上兩名全副武裝的日本士兵闖到新華門,聲言要到居仁堂面見何應欽提抗議。憲兵按規(guī)定要求酒井隆單獨進去,兩名日本士兵不得入內。酒井隆不答應,大鬧起來。憲兵只好進去請示,何應欽竟然同意讓日本士兵與酒井隆三人同進居仁堂。當酒井隆向何應欽提所謂“抗議”時,兩名日本武裝士兵緊跟左右,根本沒把何應欽放在眼中。何應欽感到自尊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傷害,面部的肌肉不住地抽搐,但也僅只對這種毫無外交禮儀的粗野舉動提出抗議。酒井隆自知禮虧,但仍狡辯,謊稱昨夜中國哨兵要他下跪,并想用大刀砍他。他在北平的生命沒有保障,所以不能不帶武裝隨行。還說他本想采取自由行動,但念及與何應欽是士官學校的同學,是老相識,才來當面抗議。何應欽聽了酒井這些胡謅,不僅不抗議了,反而一疊連聲道歉解釋,使酒井欣然滿意而離開。事后,何應欽下令北平的中國軍警,對包括日本人在內的外國人要客氣,要禮貌。

熱河是華北與東北之間的緩沖地,對中日雙方,都是進可資為橋梁,退可資為屏障的戰(zhàn)略必爭之地。熱河失陷以后,確保長城一線的安全,至關重要。何應欽判斷,日軍將從山海關方向進攻關內,所以集中兵力于灤河以東,并在寧河、寶坻一線征集民夫,挖了些土壕,連通訊網也未架設,就權充作防御陣地了。

進攻長城一線的日軍計兩個師團、三個旅團加三個騎兵隊,由關東軍司令官武滕信義指揮。而何應欽手下可供調動的兵力,計27個步兵師、6個騎兵師、3個騎兵旅及一些炮、工兵部隊。如果真正堅決抵抗,是完全能夠打退日軍的進攻,并進而收復熱河的。但何應欽并不把自己的主要力量放在抗戰(zhàn),因為蔣介石沒有要求他這樣。因此,日軍能夠從容地集結力量,攻擊長城各口。守衛(wèi)長城的中國軍隊,確實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一道民族自衛(wèi)的長城,使關東軍陷于苦戰(zhàn)之中,形成拉鋸式的反復爭奪。

長城抗戰(zhàn)的消息傳來,全國人心振奮。而何應欽、蔣介石卻不然,擔心如此堅持下去,影響與日本達成妥協(xié),也牽掣在江西的“剿共”。3月23日,蔣介石秘密到北平,向何應欽面授機宜,要他只以現(xiàn)有兵力,進行消耗式的抵抗,不能再增加援兵。這一“機宜”付諸實施,無疑要斷送長城抗戰(zhàn)。3月30日,親日派頭子汪精衛(wèi)從國外“游歷”半年歸來,再次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蔣汪合作內閣的成立,更加速了何應欽從對日有限抵抗向消極防御、積極妥協(xié)的轉變。

4月中旬,正值長城抗戰(zhàn)緊張之際,何應欽和日軍方面都開展了以英國公使藍浦森為橋梁的謀求停戰(zhàn)的活動。日軍之希望停戰(zhàn),是因為在長城各口均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企圖以政治手段來實現(xiàn)軍事手段所不易達到的目的;而何應欽之謀求停戰(zhàn),從根本上說是他到北平的主要目的,從最直接的動因上看,則是執(zhí)行蔣介石4月12日在南昌軍事整理會議上所作的名為“長期不斷的抵抗”,實是坐等國際形勢變化的“一線希望”的指示,為消極待變贏得時間。

4月19日,當日本駐北平公使館武官中山詳一與藍浦森面談,要求英國出面使中國軍隊停止抵抗的同時,在居仁堂內,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親英美派學術界名流胡適等人,也與何應欽進行著謀求停戰(zhàn)的磋商。次日,蔣夢麟銜何應欽之命,以私人資格會見藍浦森,請其出面斡旋。藍浦森表示盡力而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