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淪為心理動物(1)

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 作者:石勇


1、最大的悲劇,不是一個人沒有認識自己,而是要他去認識自己,等于要他的命

從前,古希臘有一座山,叫奧林匹斯山,山上有座廟,叫德爾斐神廟,在這座廟上刻著一句永恒箴言:認識你自己!

哲學是讓我們“用智慧來生活”。它要干的一件大事,就是讓人認識自己。所以蘇格拉底甚至放出過一句狠話:“未經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過的”。

蘇老師的這句話穿越古今,振聾發(fā)聵。

確實,成為自己的陌生人,或以為認識了自己但只是把一個假的“自我”當成自己,收獲無窮的煩惱和痛苦,過一種錯誤的生活,擁有一個荒謬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

但我也要放出一句狠話:問題并不在于一個人在頭腦上不想去認識自己,而是在心理上要阻止自己這么做——在心理上,很多時候你要一個人去認識他自己,等于要他的命!

在認識自我,認識他人的道路上,哲學,是需要和心理分析一起并肩行走的。

2、一個人恐懼的時候,那種孤弱無助,在心理上多么像一個孩子

一個人恐懼的時候,那種孤弱無助,在心理上多么像一個孩子。

而當我們嫉妒的時候,自戀的時候,自卑的時候,怨恨的時候,發(fā)泄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干出一些蠢事的時候……在心理上,又像什么呢?

來看一個17歲女生的真實故事吧。

這位女生家里有點錢,但她很喜歡當“小三”,而且當?shù)帽容^另類:主動去勾引有點錢的中年男人,周旋于幾個男人之間。對于沒有結婚的男人,無論窮富她都沒有興趣。

故事還沒有聽完,我就脫口而出:“她一定恨她父親!”。

知情者突然想起:“她父親在外面有女人,有不止一個‘二奶’”。

我沉默了。突然之間,我像本華老師一樣,觸摸到了人生的悲劇。

她恨她父親,但無力反抗父親所做的一切。于是,模仿父親包“二奶”的玩法,把自己變成一個“小三”,來在心理上報復、懲罰她的父親。內心里隱隱有一種聲音告訴她:自己越是這樣,父親就越會有雙重罪孽感——因為女兒搞成這樣,都是他干的好事;而包“二奶”,在心理上就像包自己的女兒一樣!

這多么像是以“自殺”的方式來報復父親。

我真想說:姑娘,不能采用這種療傷方式??!

3、當我們成為心理動物的時候,自我、命運的控制權,已經不在我們手里

還記得我在《世界如此險惡,你要內心強大》第一季對“心理結構淹沒智力結構”的描述嗎?

內心強大的一條法則是:不能讓你的心理,代替你的存在去和世界打交道!

但我們其實還可以走得更遠。

在聽完17歲女生的故事后,我沉浸在對她內心掙扎的想象中。心理分析的直覺告訴我,她內心里絕不想當“小三”,但是,這種聲音,已經非常微弱,她就算聽到,也無法聽它的話了。

為了保護自己弱小的內心,她已經被某種神秘的心理規(guī)律所控制——就像我們在嫉妒的時候,自戀的時候,自卑的時候,怨恨的時候,發(fā)泄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干出一些蠢事的時候,也受到了某種心理規(guī)律的控制一樣。

如果可以形象一點的話,那么,我希望把一個人處于這種狀態(tài)稱為“心理動物”。

一個人為什么容易淪為“心理動物”呢?在第二章直搗心理問題的一個核心后,我再來描述它?,F(xiàn)在我只想說的是:當我們變成心理動物的時候,叔本華所說的那種人生,也許已經開始,因為自我、命運的控制權,已經不在我們的手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