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凝
賈大山是河北省新時期第一位獲全國優(yōu)秀短篇小說獎的作家。一九八○年,他在短篇小說《取經(jīng)》獲獎之后到北京中國作協(xié)文學講習所學習期間,正在文壇惹人注目。那時還聽說日本有個“二賈研究會”,專門研究賈平凹和賈大山的創(chuàng)作。消息是否準確我不曾核實,但已足見賈大山當時的熱鬧景象。
當時我正在保定地區(qū)的一個文學雜志任小說編輯,很自然地想到找賈大山約稿。好像是一九八一年的早春,我乘長途汽車來到正定縣,在他工作的縣文化館見到了他。已近中午,賈大山跟我沒說幾句話就領(lǐng)我回家吃飯。我沒有推辭,盡管我與他并不熟。
我被他領(lǐng)著來到他家,那是一座安靜的狹長小院,屋內(nèi)的家具不多,就像我見過的許多縣城里的居民家庭一樣,但處處整潔。特別令我感興趣的是窗前一張做工精巧的半圓形硬木小桌,與四周的粗木桌椅比較很是醒目。論氣質(zhì),顯然它是這群家具中的“精英”。賈大山說他的小說都是在這張桌子上寫的,我一面注意這張硬木小桌,半開玩笑地問他是什么出身。賈大山卻一本正經(jīng)地告訴我,他家好幾代都是貧下中農(nóng)。然后他就親自為我操持午飯,燒雞和油炸馃子都是現(xiàn)成的,他只上灶做了一個菠菜雞蛋湯。這道湯所以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因為大山做湯時程序的嚴格和那成色的精美。做時,他先將打好的雞蛋潑入滾開的鍋內(nèi),再把菠菜撒進鍋,待湯稍沸鍋即離火。這樣菠菜翠綠,蛋花散得地道。至今我還記得他站在爐前打蛋、撒菜時那瀟灑、細致的手勢。后來他的溫和嫻靜的妻子下班回來了,兒子們也放學回來了。賈大山陪我在里屋用餐,妻兒吃飯卻在外屋。這使我忽然想起曾經(jīng)有人告訴我,賈大山是家中的絕對權(quán)威,還告訴我妻兒與這“權(quán)威”配合得是如何的默契。甚至有人把這默契加些演義,說賈大山召喚妻兒時就在里屋敲墻,上茶、送煙、添飯都有特定的敲法。我和賈大山在里屋吃飯沒有看見他敲墻,似乎還覺出幾分缺欠。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賈大山有一個穩(wěn)定、安寧的家庭,妻子與他同心同德。
那一次我沒有組到賈大山的稿子,但這并不妨礙賈大山給我留下的初步印象,這是一個寬厚、善良,又藏有智慧的狡黠和謀略,與鄉(xiāng)村有著難以分割的氣質(zhì)的知識分子,他嘴闊眉黑,面若重棗,神情的持重多于活躍。
他的外貌也許無法使你相信他有過特別得寵的少年時代。在那個時代里他不僅是歷選不敗的少先隊中隊長,他的作文永遠是課堂上的范文,而且辦墻報、演戲他也是不可少的人物。原來他自幼與戲園子為鄰,早就在迷戀京劇中的須生了。有一回賈大山說起京劇忍不住站起來很帥地踢了一下腿,腳尖正好踢到鼻梁上,那便是風華少年時的童子功了。他的文學生涯也要追溯到中學時代在地區(qū)報紙上發(fā)表小說時。如果不是一九五八年在黑板報上發(fā)表了一首寓言詩,很難預料這個多才多藝的男孩子會有怎樣的發(fā)展。那本是一首慷慨激昂批判右派的小詩,不料這詩一經(jīng)出現(xiàn),全校上自校長下至教師卻一致認為那是為右派鳴冤叫屈、企圖顛覆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反動寓言。十六歲的賈大山蒙了,校長命他在辦公室門口的小榆樹下反省錯誤,那天下了一夜的雪,他站了一夜。接著便是無窮盡的檢查、自我批判、挖反動根源等等,最后學校以警告處分了結(jié)了此案。賈大山告訴我,從那時起他便懂得了“敵人”這個概念,用他的話說:“三五個人湊在一塊兒一捏鼓你就成了階級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