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構建和諧鄰里 1

向曾國藩學領導藝術 作者:周玉柳


建設和諧鄰里關系,是對領導者的基本要求。一個連鄰里關系都搞不好、或者對自己的親朋戚友的困難視而不見的領導者,很難說是一個優(yōu)秀的領導者。曾國藩承擔長子長孫的一個重要責任,是幫助生活困難的人。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在一個地方長久繁榮、長久得到當?shù)厝说淖鹁?,家族中?yōu)良的傳統(tǒng)、好的做法,就要代代相傳。曾國藩的爺爺喜歡做好事,修橋修路周濟鄉(xiāng)里人,力所能及的事情,總是盡力去做。這樣一個好的傳統(tǒng),曾國藩切切實實繼承了下來。

開始的時候,曾國藩出于“家族面子”問題,幫助協(xié)調家族中生活困難的前輩的一些問題。他書信中經(jīng)常提到一個叫楚善八叔的長輩,欠了別人很多錢,家境一年不如一年,到1841年已經(jīng)處于相當困難的狀態(tài)。曾國藩在信中多次請求祖父伸出援助之手。祖父在孫兒的要求下,也出于對堂侄的關懷,買了他的田。其結果是“八叔之家稍安,而我家更窘迫”。購買楚善八叔田地的中間人是丹閣叔。丹閣叔與曾國藩祖父講好的價格是三百千,而實際價錢是三百四十千,丹閣叔代出四十千。丹閣叔出自一片好心,既考慮曾國藩家景艱窘,又要勉強代楚善八叔解危,因此寧可自己受累,多出的錢,一直不敢明言。只好寫信給曾國藩,曾國藩只得在北京借錢回家償還了事。之后,曾國藩又替楚善八叔謀求地方居住,又給他找到謀生的出路,可以說是關懷備至。

隨著職務的升高,曾國藩經(jīng)濟稍微有些改善,出于報恩等心理,經(jīng)常寄錢回家饋贈親友。在京期間,曾國藩的收入主要來源是三個方面:一是職務收入,1847年他升為二品時,年工資收入是500兩,之前的收入則很低。二是考差收入,比如通過考試,獲得某一地方的監(jiān)考權、主考權,他曾經(jīng)擔任四川、江西鄉(xiāng)試主考,就有工資外的收入。三是年底的“炭敬”、“冰敬”,這是各地方官送給京官過年的錢,屬于行賄受賄范圍,只是當時成為慣例,而且數(shù)量不大,所以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現(xiàn)在一些單位過年過節(jié)給領導送紅包一樣,沒有人管這事。

曾國藩有時零零碎碎寄些錢回家賑濟鄉(xiāng)鄰親戚,雖然解決不了什么大問題,但是對生活極度困難的人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可以解一時之困。過去政府沒有給困難群眾送溫暖的政策,所以曾國藩這樣的官員的贈與在某種程度上起到了協(xié)助政府做好群眾工作的作用。1843年正月曾國藩寄回1000兩銀子,明確其中600兩為家中還債、零用,400兩饋贈戚族。對于這400兩銀子,曾國潢、曾國荃好像有一些不同看法,他們認為哪些人該送,哪些人不該送,做哥哥的沒有仔細審量,有些盜名的意思;又說,那些受到饋贈的窮親戚會認為曾家不會那么慷慨,只是曾國藩那么慷慨而已。對此曾國藩專門寫信回家解釋:

孫所以汲汲饋贈者,蓋有二故。一則我家氣運太盛,不可不格外小心,以為持盈保泰之道。舊債盡清,則好處太全,恐盈極生虧;留債不清,則好中不足,亦處樂之法也。二則各親戚家皆貧,而年老者,今不略為資助,則他日不知何如。自孫入都后,如彭滿舅曾祖、彭王姑母、歐陽岳祖母、江通十舅,已死數(shù)人矣。再過數(shù)年,則意中所欲饋贈之人,正不何若矣!家中之債,今雖不還,后尚可還。贈人之舉,今若不為,后必悔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