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華屋下,抵掌侃侃說趙王(7)

遠水孤云:說客蘇秦(“說春秋道戰(zhàn)國”系列歷史小說) 作者:吳禮權


蘇秦明白,趙國位處山東六國諸侯之核心,戰(zhàn)略地位非常重要,無論主張東西“連橫”者,還是主張南北“合縱”者,都必須拉攏趙國。秦若連趙、燕,則東西“連橫”成;趙、魏、韓、楚合,則南北“合縱”成。蘇秦自己曾以“連橫”之策入秦游說過秦惠王,自然心中有數(shù)。雖然秦惠王當時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但事實上秦國早在秦孝公時就已經(jīng)在實行“連橫”了,它在攻伐魏國時,就曾多次聯(lián)合趙、燕等國。蘇秦更明白,秦國的“連橫”之策,要害就是“遠交近攻”,今天聯(lián)合張三打李四,明天又聯(lián)合李四打張三,后天則聯(lián)合王五打趙六,如此利用山東六國之間的矛盾,便可實施其“各個擊破”的策略,從而最終實現(xiàn)席卷天下、包舉宇內(nèi)、并吞八荒之野心。蘇秦是跟鬼谷先生專習“縱橫術”的,自己雖力主“合縱”之計,但也深知“連橫”之策的厲害。所以,他特別怕“橫人”破他正在努力組織的“合縱”之局,于是這里就特別向趙肅侯指明了“連橫”之弊,以堅趙肅侯“合縱”之心。

趙肅侯當然不會明白蘇秦的用意,更不會洞悉蘇秦心里的小九九。他只是覺得蘇秦說得特別在理,所以聽得非常專注。

望了望趙肅侯,蘇秦又繼續(xù)說道:

“臣聽說有這樣一句古訓:‘明主用人不疑,讒言不入于耳,流言之跡為之絕,朋黨之門為之塞。’古往今來的歷史證明,也只有那些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雅量的明主,才能不為讒言所惑,不為結黨營私的小人所蔽。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聽到臣下們‘尊其主、廣其地、強其兵’的卓見,才能真正吸引一批能效其誠、獻其忠的有識之士相佐,他才可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明主賢君。”

趙肅侯一聽這話,覺得非常在理,于是連連點頭。

蘇秦一見,深受鼓舞,遂又續(xù)加發(fā)揮道:

“臣還聽說有這樣一句古訓:‘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乃為臣盡忠之道也?!癯挤钛嗤踔行矣H見大王,自當盡為臣之本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今為大王計,為趙國計,臣以為大王不如合韓、魏、齊、楚、燕五國為‘縱’親,以抗強秦。令天下之將相,相會于洹水之上,交互質(zhì)子于諸侯,屠白馬,起盟誓,共結盟約:‘秦攻楚,齊、魏各出銳師以助之,韓絕糧道,趙涉河、漳,燕守恒山以北。秦攻韓、魏,則楚絕其后,齊出銳師以佐之,趙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齊,則楚襲其后,韓守成皋,魏塞午道,趙涉河、漳、博關,燕出銳師以佐之。秦攻燕,則趙守恒山,楚兵屯于武關,齊師涉于渤海,韓、魏出銳師以佐之。秦攻趙,則韓駐軍于宜陽,楚扎營于武關,魏師出于河外,齊師涉于渤海,燕出銳師以佐之。諸侯有先背約者,五國共伐之。’如果六國果能‘合縱’相親,堅守盟約,那么強秦之師必不敢出函谷關以害山東諸國。如此,則趙國的王霸之業(yè)就成了!”

至此,趙肅侯算是徹底聽懂了蘇秦的意思,同時也打心眼里認為蘇秦的“合縱”之策確實已經(jīng)籌劃得非常周密了,算得上是深謀遠慮,就現(xiàn)今的天下情勢而論,確實是非常可行的。

想到此,趙肅侯終于毫不猶豫,且明確無誤地答復道:

“寡人生性愚魯,加之蒞國親政時日不多,因此至今未曾聞得社稷之長計。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諸侯,寡人敬以敝國以相從?!?/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