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注釋】
靜女:安靜優(yōu)雅之女。
姝(shū):美好。
俟:此處指約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隱蔽處。
愛而:隱蔽的樣子。愛,同“薆”。
踟躕(chí chú):徘徊不定。
孌(luán):美麗。
貽(yí):贈。
彤管:紅管的筆。一說和荑應是一物。
煒(wěi):盛明貌。
說懌(yuè yì):喜悅。
牧:野外。
歸:借作“饋”,贈。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洵:實在,誠然。
異:特殊,奇異。
女:同“汝”,指荑草。
【古人如是說】
《靜女》一詩,本是情詩。
——歐陽修《毛詩本義》
云“不見”,為待之尤久,而二下章追數(shù)從前之事,為更久更久。……待之久而不至,爰想其相約之時也?!芗葹殪o女所貽,則貽之之時,必有其言語,必有其笑貌,此亦明明易知者耳。
待之久而不至,又想其最初始見相與通情之事也,當日游行郊外,適見伊人,在己尚未敢輕狂,在彼或早已會意,茅荑俯拾,于以將之,甚非始念之所敢望者,而竟如愿以相償。
——焦琳《詩蠲》
【今人這樣讀】
《靜女》是一首很美的詩,意思并不深,卻最有風人之致。但是因為詩里有了城隅,有了彤管,解詩者便附會出后宮,牽纏出女史,引申出很多與詩毫不相干的故事。如果把歷來解釋《靜女》的意見裒為一編,題作“《靜女》外傳”,或者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揚之水《詩經(jīng)別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