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理之河”要如何渡過2

迷人的謊言 作者:崔衛(wèi)平


生活再次發(fā)生斷裂。兒子被綁架殺害,這個人生活的根基被徹底抽空。她走向教堂,那里仿佛在過降神節(jié),人們在上帝的懷抱中涕泗交流,揮舞著胳膊,十分忘我。某種氣氛感染了她,在教堂里她終于哭出聲來,而且是那種號哭,她積壓的悲痛得到釋放:“現(xiàn)在不疼了,心里感到平和了許多,許多事情都是上帝的意思。”投入上帝的懷抱,她的臉上重新煥發(fā)出光彩,感到生命重新被注入意義。

接下來的再次逆轉(zhuǎn)將她徹底擊倒。她想到去見殺害兒子的兇手,按照上帝的意思寬恕他。沒有想到這位兇手本人在牢房里與她走出同樣一步:相信上帝,并認識到自己的罪惡。此人口口聲聲“上帝原諒了我”,他每日都在祈禱,甚至為李申愛本人祈禱。這讓我們的女主人公感到天崩地裂。上帝為什么要寬恕這樣的人?在他們之間原先有著不可通約的殺子之仇,現(xiàn)在怎么一下子填平了?

“我還沒有原諒他之前,上帝怎么可以原諒他?”她轉(zhuǎn)而開始怨恨上帝,認為有關(guān)上帝的一切不過是欺騙和謊言。在教堂里她大力拍桌子,以示挑釁;在露天的宗教集會上,她溜進臨時機房,拿下宗教音樂替換成流行歌曲“愛是假的,笑容也是假的”;她甚至誘惑牧師,一邊誘惑一邊對著天空(她心目中的上帝所在)恨恨地說:“看清了吧?!?/p>

這樣的處理在韓國觀眾當中引起了某些不安和不小的爭議,有人認為這是不敬神的表現(xiàn),是對上帝的詆毀和褻瀆。這個罪名可不小。

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正是在這種處理中,見出導(dǎo)演李滄東更為深邃的思考。其一,當李申愛決定主動去寬恕她的敵人,這其中是否也有一種“驕傲”在內(nèi)?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在內(nèi)?在這種思想前提之下,她不能接受對方是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人,而是感到需要高出對方一等,以一種寬容、寬恕之心來接納他。如果她感到再次受到強烈傷害,只能說明她原先持有的立場是需要反省的。

其二,作為有局限性的人,是不能直接將自己看做上帝的,不能如同上帝那樣行事。人需要知道自己與上帝之間的永恒距離,時時提醒自己的有限性。即使是信了上帝,通往真理的道路依然漫長艱巨,不可能一蹴而就。影片中李申愛身邊那些人的提醒是對的:沒有必要一定要找上門去寬恕對方。

其三(這點最重要),信上帝或者找到了某種真理,始終應(yīng)該是她自身的軌跡、自身的道路、自身的歷練。她在真理中“成仁”的過程,并不是進入一種無個人、無差別的境界,而是始終需要用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磨難來造就,“真理之河”需要她本人的參與。因此,她需要時時意識到自己而不是放棄自己,需要抓住自己而不是丟棄自己。只有抓住自己才能夠磨煉自己,守住自己才是守住一份修遠。在這個意義上,個人在,真理才在。個人的痛苦在,真理的道路才在。痛苦輕易消失了,這個人便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和力量。

在這個意義上,這位李滄東是標準的“異質(zhì)思維”:他在“真理”的面前樹起了“個人”這面旗幟;真理不應(yīng)當脫離個人而存在,只有是個人的,才是真理的;越是深入個人(的痛苦),越是深入真理。當然,這個“個人”,是在剝除了許多似是而非的外在東西之后。當影片中的李申愛重新回到個人的痛苦,回到她自己身上,才能夠接近屬于她的真理。否則,那種與他人不分彼此、取消差異的所謂“歡喜境界”,即使以基督教的名義,仍然是傳統(tǒng)亞洲觀念中“集體思維”的遺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