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果嚴格處分設謀的河本等人,并向世界認錯,關東軍或許不會再有第二、第三個陰謀也說不定。在此種意義上說,如何處理炸死張作霖的事件,對爾后日本的走向,實有決定性意義。而日本天皇在其《獨白錄》中這樣說:“自發(fā)生此事件以后,凡是內(nèi)閣上奏,我即使有反對意見,也決心予以批準?!睆拇艘院?,昭和天皇便努力做個對軍部的獨斷專行不說“不可”的“沉默帝王”。至此,軍方借口天皇統(tǒng)帥權,干預政治日甚,無從抑制軍部獨斷專行的日本,遂走上覆敗之路。
炸死張作霖的兇手未被嚴厲處分,河本所在的二葉會改頭換面為“一夕會”,田中內(nèi)閣不久被解散,(注:田中義一(1864—1929),日本第26任首相。在任期間,推行滿蒙分離政策,阻撓中國統(tǒng)一。“皇姑屯事件”后,昭和天皇借口在炸死張作霖事件上他的上奏前后矛盾,將其罷免。)日本國家政治在軍人的操縱下走向登峰造極,對外,擴張加劇,其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對內(nèi)也一樣,推行“鐵血”政治,對不同政見者實施恐怖暗殺。取代田中內(nèi)閣上臺的濱口內(nèi)閣,盡管繼續(xù)奉行上屆政府的對外擴張政策,但仍不能滿足法西斯軍人的胃口。1930年春,濱口派代表團出席倫敦海軍裁軍會議,簽訂了限制海軍艦艇規(guī)模的《倫敦條約》,立即激起日本國內(nèi)海軍的反對。是年11月,濱口被法西斯團體行刺于東京車站。濱口遇刺,拉開了日本法西斯勢力對政黨政治進行總攻的序幕。接著發(fā)生了“三月事件”、“十月事件”。(注:1931年3月,以橋本欣五郎為首的櫻會少壯派軍官同大川周明等民間法西斯分子勾結,預定于3月20日調(diào)動軍隊包圍議會,迫使繼濱口之后的代理首相幣原喜重郎內(nèi)閣總辭職,建立以陸相宇垣一成為首的軍部獨裁政府,但這一政變計劃由于永田鐵山、岡村寧次等人因條件不成熟予以反對而最終未能實施,史稱“三月事件”。“九一八”事變后,當時的若槻禮次郎內(nèi)閣主張“不擴大”方針,激起主張以武力徹底解決“滿蒙問題”的軍部法西斯勢力的強烈不滿。在“三月事件”中受挫的以橋本為首的櫻會急進派再次與大川周明勾結,預定于1931年10月,殺死首相若槻等人,建立以法西斯頭目荒木貞夫中將為首相、建川美次陸軍少將為外相的軍部法西斯政權。但這一政變計劃也由于知情者告密而流產(chǎn),史稱“十月事件”。)
“十月事件”后,若槻內(nèi)閣總辭職,組成了以犬養(yǎng)毅為首的政友會內(nèi)閣。政友會總裁犬養(yǎng)毅是日本著名政黨政治家,一生為實現(xiàn)政黨政治奔走呼號。由于在如何控制中國東北問題上與軍部意見分歧,法西斯軍人便于1932年5月15日,將77歲的犬養(yǎng)毅亂槍打死于官邸,史稱“五一五事件”。
他把他元老重臣,把他自己的長官都給殺了,因為這些人不贊成他們這樣做,那你還說什么?他對國內(nèi)如此,那對國外他想要怎么辦就怎么辦了。
日本陸軍部的人事局局長也是一個中將……他在他辦公的屋子里,被一個日本的中校,拿出刀來把他刺死了?!毡具@個軍人狂妄到什么程度?他(被殺者)很有地位的人,等于咱們國防部一個次長一樣。這個人很穩(wěn)健的。大概也是與中日關系有關系。他跟他說話之間,那時日本人帶刀,他拿出刀就把他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