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
2日早由朱旅長派隊護送赴定陶,行至中途適遇定陶縣派騎兵來接。先曾誤以為敵人,后乃省覺。午刻抵定陶,住縣政府。
3日第三政治大隊(山東鄉(xiāng)村工作同人當時在軍委會政治部指導下所編成)同人張勖仁由鄄城來接,并由定陶縣隊護送至菏澤,住第六中學分院。
4日我應邀在民眾劇院講演。此行沿途每為人分析抗戰(zhàn)形勢作動員工作,先后講話次數(shù)甚多,然開大會對群眾作講演則自此始。第三政治大隊同人宋樂顏(魯西支隊長)由鄄城乘汽車來接。
6日同樂顏坐車到鄄城,與同人裴雪峰[2]等(原鄒平同人留魯抗敵者)會晤。留止5日,大會小會多次,不一一記。
11日濮縣縣長張子余及研究部同學王湘岑來接,即相偕到濮縣,雪峰亦送至濮縣而后返。
12日偕同人由濮縣起行往范縣,中途遇聊城專署派汽車來接,正午抵范縣晤王金祥專員及張孟龍同學,詳詢故專員范公筑先在聊城抗敵殉國事。按:1936年聊城專區(qū)推廣鄉(xiāng)校訓練民眾時,范公引我同人趙玉波為秘書主任,同學張潛(孟龍)為秘書,抗戰(zhàn)初期聲威甚著,其后聊城陷敵,范公、玉波等皆死難。王金祥原為其參謀長,即繼任專員,與孟龍退守范縣。
13日在范縣,魯西行署李樹春主任派汽車來接。
14日離范,經(jīng)過壽張縣小停(似有一中學在此),進至張秋鎮(zhèn)(魯西行署駐此)會晤李主任(兼民政廳長)。此時據(jù)報有敵情。
15日派靖波往楊橋與東進支隊(八路軍)聯(lián)絡(luò)。
16日晨離張秋鎮(zhèn)往楊橋,住東進支隊楊勇團部。適值一一五師政委羅榮桓在此(聞在某處與敵作戰(zhàn)7晝夜之久疲極來此就睡),曾出相見。
17日經(jīng)楊團派人護送我等晚六時離楊橋往汶上縣之葵林,夜行軍至翌晨到達。
18日下午三時出發(fā),六時經(jīng)金口過運河;夜十二時抵東阿縣之位里(地名)。
19日晨離位里往鐘無鹽村(東阿屬),近午到達,與一一五師代師長陳光會晤。
20日深夜一時隨一一五師王參謀處長秉璋所率隊伍離無鹽村,次早八時抵鋼城壩(寧陽縣屬)。
21日下午四時離鋼城壩行20余里至劉伶墓村(屬寧陽)。
22日下午四時離劉伶墓,經(jīng)王家峪,深夜在南驛車站附近之第十五號橋橫越津浦鐵路。因當?shù)貍伪iL兩面應付,為我偵探敵情,并為我們放哨引路,故得平安渡過。隨抵老莊休息。
23日下午三時離老莊行30里至泗水縣之楊家橋止宿。
25日(24日之后半夜)三時離楊家橋,天明后八時到泰安縣屬之管家峪止宿。據(jù)回憶此地糧食極度困難,幾乎難于覓食。
27日離管家峪經(jīng)白馬關(guān)往蒙陰縣城,晚七時到達。
28日天雨,留蒙陰休息。
29日午前十時離蒙陰往劉官莊會晤五十一軍一一四師方叔洪師長(范)并參加其前任師長陣亡之追悼會。當日下午方師長派騎兵護送經(jīng)舊莊至坦埠。途遇臨沂專區(qū)工作同人張里元專員靳子欽秘書及曾在鄒平受訓之陸升訓同學(此時為八路軍方面一游擊隊的團長)等來迎。晚宿陸升訓團部內(nèi)。
30日早六時離坦埠往王莊八路軍山東縱隊指揮部(天主教舊教堂),沿途見有歡迎標語張貼及歡迎的群眾迎來,歡迎于學忠總司令及愚兩人。于系應省主席沈鴻烈邀往東里店省政府,路經(jīng)王莊,適與我有一段同路,同時到達。當即會晤縱隊指揮員張經(jīng)武同志及政委郭洪濤同志(張先于1936年相識,郭先于1938年相識)。于未多停即離去。我留參加群眾大會講話,并午飯,然后去東里店。從東里店來迎者有省政府人員及第三政治大隊同人秦亦文等多人。彼此相遇于途。護送我之騎兵以及我等既均乘馬,陸升訓等亦乘馬,而來迎人員亦多騎馬。馬多而山路崎嶇狹窄,掉轉(zhuǎn)擁擠時我右足踝被擦傷。晚七時抵東里店,住入政治大隊辦事處。
31日午前沈派其秘書長雷法章先來看我,午后沈于又偕來看我,邀同赴群眾歡迎大會。沈于及我各講話。晚七時歡宴,酒菜奢侈,竟有從青島運來之啤酒汽水,絕不似身處山村之中,更鮮堅苦抗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