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親與母親(1)

作者:關愚謙


祖父去世這一年,我的父親關錫斌才十歲。祖母拖著幾個未成年的兒女,歷盡艱辛,回到了北京郊外的通州府。關在田一生為官清廉,留下的一點兒積蓄皆被爺輩兄弟家人瓜分,孤兒寡母反而無所依靠,只得寄居在親戚家。祖母抑郁成疾,不久去世。父親被送到北京一個表叔家寄養(yǎng)。表叔孤身一人,家境清寒,勉強供著父親上學。國仇家恨,在我父親幼小的心里埋下了反抗的種子。

父親在天津師范學校讀書時,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fā),天津最先響應。十五所學校很快組織了“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組織罷課,聲援北京的學生運動。父親作為天津師范的學生領袖,異?;钴S,并在那時認識了周恩來。周恩來主編“天津學生聯(lián)合會報”,是天津市的學生領袖。父親率先與一些積極分子去北京聲援,并和當時的一些北京學生,被北洋軍閥逮捕。周恩來馬上率領三千多學生和工人乘火車趕赴北京示威,支持北京學生要求當局放人,當局怕事態(tài)鬧大,終于把他們釋放了。

出獄后,父親隨周恩來等人發(fā)起成立了以“革新”和“革心”為宗旨的“覺悟社”,編印刊物《覺悟》??锉划斁植榉夂?,風聞軍閥又要抓人,父親表現(xiàn)激進,處境危險。在周恩來的勸說之下,父親湊足資金,登上了法國輪船“金字塔”號,赴法留學,同行的有徐特立、向警予、惲代英等后來著名的革命人士。他們是中國第二批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不久,周恩來也來到了巴黎。父親和周恩來經(jīng)常接觸,也多次參加過周恩來組織的聚會。

就在那個時候,父親加入了基督教會。父親雖是一個熱情的革命者,但他身上又散發(fā)著濃厚的自由主義氣息。有了自己的信仰,又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法國人心浮動,父親覺得在法國缺少讀書的氣氛,于是,在幾個信奉基督教的同學動員之下,于1921年乘船去美國讀書。他先入愛荷華州師范學院,后來進入耶魯大學學習神學和教育學。

1926年的春天,父親關錫斌孑然一身從美國回到天津。這年他正好三十歲,風度翩翩,渾身散發(fā)出十足的洋味。即使在天津這樣較早開埠的城市,也引來了不少欽羨的目光。孔子曰,三十而立。可是他尚未婚娶,親戚朋友們格外起勁地為他張羅終身大事,街坊四鄰則議論紛紛,多方猜測。我這位“洋”父親當然對那些纏腳女人一點兒興趣也沒有。

父親在美國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一場以幸福開始、以痛苦終結的愛情。他愛上了一個長著一雙褐色大眼睛、小巧玲瓏的美國姑娘瑪格麗特。這是一場閃電式的戀愛,來得快,去得也快。父親無法理解,瑪格麗特為什么不辭而別。

那一年,正值中國的大革命時期,國民革命軍攻占武漢,打倒了吳佩孚,成立了新政府?!按虻沽袕姵婇y,國民革命成功,國民革命成功,齊歡唱,齊歡唱!”的歌聲也傳到了美國。時已返國的朋友吳耀宗、徐寶謙——兩位虔誠而愛國的基督徒,后來成為中國基督教事業(yè)的重要領導人——恰在這時寫信給我父親:“目前中國正走在十字路口上,正在尋找一條救國的道路,年輕的知識分子有大量的工作要做,趕快回來吧!祖國需要你?!?/p>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