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純粹和干凈的徐志摩,是一個具有藝術(shù)美感的徐志摩。
半年后,曼殊菲兒就因為肺病去世,她罕有的魅力因為早亡而獲得永恒。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后,徐志摩不勝悲痛,寫下了他的名作《哀曼殊菲兒》,等到他回國之后,又陸續(xù)把曼殊菲兒的小說翻譯成中文,1927年,出版了《英國曼殊菲爾小說集》。由此可見,對這位僅有一面之緣的女作家,他有一種精神上的愛戀,這種愛戀貫穿了他同樣短暫的一生。
英國的時光讓徐志摩找到了更符合自己天性的東西,也確立了他此后要走的道路是文學(xué)的,是詩性的,是和人類的純真與靈性打交道的。
這樣的日子雖美,但是從情感上是孤獨的。孤獨的生活在短期內(nèi)是一種離開煩囂,在生活的真空中獲取純性靈的享受,時間長了卻難免落寞。徐志摩決定離開英國,回中國去。至于還回不回劍橋,拿不拿學(xué)位,他自己都沒有想得清楚。
博士學(xué)位,又一次失之交臂了。徐志摩的一生的路線都是感性的,他不會為名利這樣的外物所羈絆。當(dāng)時為了尋訪羅素,就輕易離開了美國,放棄了博士學(xué)位,到了英國。這一次,又為什么忽然決定回國呢?
徐志摩曾經(jīng)這樣總結(jié)自己:“我這一生的周折,大都尋得出感情的線索。”
這次牽扯他感情線索的,是林徽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