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基礎培訓:厘清混雜的信息 3
回想一下你最初得到的教化以及接受的特殊信息,你會發(fā)現(xiàn)男孩和女孩在起跑線上就被指引進入了不同的軌道:
◎ 兒童書籍教女孩烘焙糕點,教男孩開拖拉機。
◎ 電影和電視將年輕女性描述為“為愛癡狂”或糾纏于各種關系,而將年輕男性描述為“有所專長”,或者更熱衷汽車和運動而非愛情。
◎ 從嬰兒時期起,女孩的衣服就有特定的顏色——從柔和、淡雅的粉紅色到炫目、不羈的紅色。而男孩的寶寶服為淺藍色或綠色,然后很快就轉(zhuǎn)為大膽、明亮、強烈的顏色。
盡管女性在不斷拓展并試圖突破這些限制,試圖根除性別歧視,然而事實證明,改變這種思維方式更困難。性別的信息是無處不在的,而且不僅僅出現(xiàn)在兒童時期。針對特定性別的結(jié)論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很多領域,包括社會科學?,F(xiàn)在,我不是說我們應該駁斥它們,但是你發(fā)現(xiàn)了嗎,大多數(shù)心理學理論和心理干預方法都是以男性為主導的。
我在這里想要指出的是,基礎研究和理論觀察僅僅基于對男性的評估,然后這些概念、評估手段和觀察方法又被用于診斷女性的行為和狀況。發(fā)展心理學家這種以男性形象作為投射的傾向至少可以追溯到弗洛伊德,但持這種偏見的并不只他一個人。環(huán)顧四周,這種偏見在體育、新聞、科學、政治以及更多領域都很普遍。事實上,檢視一下社會傳遞給男孩和女孩的信息就能讓我們認識到這一點。
男孩從小接受的教育是相信他們:
◎ 是領導者。
◎ 是第一名。
◎ 處于食物鏈的頂端。
◎ 擁有權利。
◎ 現(xiàn)在這樣就很好。
◎(比女性)更強大、更機智、更聰明。
此外,男孩們還被教導:
◎談判是人生的一部分,這是一項挑戰(zhàn),一場必須打贏的游戲。
◎ 被拒絕不代表他們個人的失敗,相反,這會激勵他們下一次嘗試不同的策略。
另一方面,女孩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則是相信她們:
◎是溫柔和順的。
◎是溫和友善的。
◎是需要養(yǎng)育生命的。
◎是服務型的。
◎是順從、服從、能夠忍耐的。
◎天生就要成為母親和妻子。
◎生理上弱于男性,因此需要男性的保護。
此外,她們還(不幸地)被教導:
◎社會等級是存在的。
◎她們的優(yōu)點并不總能被欣賞。
◎她們的弱點可以被利用。
最后,以男性為中心這個始終存在的背景噪聲,也正說明社會一直以男性的標準衡量我們,難怪我們總是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