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項梁與項羽起兵的原因與經(jīng)過(1)

劉邦與項羽 作者:朱永嘉


項梁與項羽起兵,《史記?項羽本紀》有一段很精彩很生動的描述,其云:

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后則為人所制。吾欲發(fā)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笔卦唬骸爸Z。”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shù)十百人。一府中皆慴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吳中豪杰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于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北娔私苑?。于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如果比較一下劉邦與項梁、項羽起兵的情況,二者有同有異。項梁與項羽是貴族出身,劉邦則是布衣出身。從人物性格上講,劉邦大度,善于容人,故受沛人之擁戴。項梁有組織才能,項羽有勇氣,力大無比。起事的時間都是七月陳涉起兵以后的九月間,可見陳勝起兵影響之大。從沛令與會稽郡守之比較看,沛令是縣令,郡守地位要高一級。陳涉起兵以后,在這個地區(qū),“楚兵數(shù)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shù)。”(《史記?陳涉世家》)所以這兩個官員才會感到秦大勢已去,秦國再也無法挽救他們,因而思想動搖想起兵參加反秦的隊伍。

而沛令決定起兵之后又反悔了,所以被殺。秦國在地方上的郡守、縣令,都不得人心,由于頻繁的徭役征發(fā),在當?shù)囟寂锰炫嗽?,沒有群眾基礎,所以他們想借助于山澤的亡命之徒,想在群眾起來時占得先機。結(jié)果原來的秩序一旦動搖,他們自己卻成為群眾起事用來祭旗的犧牲品。項梁這個人世世為將出身,又有組織能力,還有侄兒項羽那樣英勇善戰(zhàn)的幫手,怎么會甘居郡守之下呢?會稽郡守,《漢書?項籍傳》稱假守,即兼太守的職務,名通,《楚漢春秋》云其姓殷。當他與項梁商議起事之時,缺少防備之心,反而為項梁提供了借他人頭起事的機會。項羽帶過江的江東八千子弟兵,便是借著會稽太守所佩的印綬召集起來的。秦國地方政權(quán)趨于瓦解時,也不是沒有地方官被當?shù)厝罕娖鸨鴵泶鞯?,那要看他平時的為人及其在當?shù)嘏c群眾的關系如何,如陳嬰便是典型的例子?!妒酚?項羽本紀》云:

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shù)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眿肽瞬桓覟橥?。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于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庇谑潜姀钠溲?,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東陽在淮河以南,今安徽天長西北,秦滅楚后置縣。令史,是縣令身邊的文書官員,地位不高。陳涉起兵以后,各地紛紛響應,東陽縣是當?shù)厍嗌倌曜园l(fā)起來殺其縣令,幾千人聚合在一起。沒有領袖,由于陳嬰辦事公正、謹慎,所以立陳嬰為其長。這種狀況歷來如此,直到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是革命黨自己搞起來,都是下級軍官,便一定要拖一個黎元洪出來當頭頭。這里面道理是一樣的,因為他有威望。陳嬰的母親反對稱王,也有她的道理,稱王風險太大,弄不好成為眾矢之的,項梁是一棵大樹,傍大樹多少可以遮蔭。所以寧可以兵屬項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