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雙重他者,學子是怎樣煉成的 6

象牙塔下 作者:廖梅


哪知道還沒得意幾天,從導師那里又來了一記當頭棒喝。

寒假快到了,導師把大家召集起來,開宗明義:“我不信名師出高徒,我只信嚴師出高徒。”因材施教,給每個學生都布置了不同的寒假作業(yè)。

輪到林健康,導師說:“你既然希望將來研究晚清思想文化史,那么,就先要熟悉晚清思想界的大致情況??涤袨槭莻€很重要的人,研究晚清繞不開他。利用寒假,再搭上三月份,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你去做個康有為研究綜述吧。”

林健康春節(jié)回家才過五天,就急匆匆趕回學校。圖書館隔一天開一次,每次開六小時。林健康待在學校的十七天里,實際上只有八天共計四十八小時能夠利用圖書館。他緊趕慢趕,趕在開學前編了二十頁康有為研究論著目錄,寫了一篇五千字的研究綜述,人瘦了三斤。一般來說,花一個月,馬馬虎虎可以完成任務。林健康不想被導師小瞧,自己提高標準,定下兩個半星期的大躍進指標,洗澡省略,睡覺壓縮,只有吃飯實在不能取消,就在早晨買六個饅頭一包榨菜,一攬子解決一天的供給。

導師不曾指明綜述的時間上限,林健康用了腦子,沒把它放在1949年,而是放在康有為去世的那一年——1927年。他為這一上限沾沾自喜,這表明他視野開闊,沒狹隘地以為只有在1949年以后才有人研究康有為。周二下午,他興沖沖跑到教研室見導師,導師穿著一件胳膊肘打補丁的深色西裝,一看就知道不是中國貨,面前堆了一大摞郵件,手上握著裁紙刀拆信,頭也不抬問:“你有什么事嗎?”

雖然氣候日漸轉(zhuǎn)暖,但導師冷峻的氣勢還是把林健康鎮(zhèn)住了,他僵在門口,回答:“鄭先生,我來交綜述文章。”

導師說:“那么快就完成了?我不看。”標準的普通話,干凈利落。

林健康站在門口張口結舌,進也不敢,退也不甘。

導師似乎忘記了他,拆信,拆郵包,看信,看雜志,看贈書。

教研室另一位老師過來,見林健康一夫當關,小聲問:“你怎么了?”

林健康不敢發(fā)聲,也不知道說什么,尷尬側身讓人通過。

導師這才抬了抬眼皮,但仍然不看他:“你還想說什么?”

林健康回過神來,趕快道出得意之處:“我搜集了從1927年開始,迄今為止所有研究或者提及康有為的論文,共2000余篇,相關著作120余部……”

導師打斷他:“所有嗎?好吧,你談談日本人的研究情況。”

林健康腦子里“轟”的一聲,眼冒金花,完了!完了!他只顧搜集中文資料,根本沒想過尋找日本人的論著,甚至把港臺地區(qū)的研究也忘了。他囁嚅道:“我,我,我沒做日文的研究綜述。”

導師轉(zhuǎn)過頭,深深挖他一眼,似乎想讓他記住這一刻:“十六天,不吃不睡能看完兩千多種論著嗎?做學問要有踏實的精神,誠實的態(tài)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林健康恨不能將頭埋到腳下面。

過了一會,導師說:“你走吧。”

林健康灰溜溜離開,肩膀耷拉著,像被寒冷壓彎的枯枝。

在國際學界,中國文史哲學科的學者比理工科學者學術地位高。中國的科學技術在整體上不如西方發(fā)達,除少數(shù)學者能找到一兩個突破點,做到傲視群雄之外,大多數(shù)人還處于追趕階段。但在中國文學、中國歷史和中國哲學領域,中國學者的學術水平處于世界前列,這也是分內(nèi)之事,你研究自家的舊事,占著天時地利人和語言資料之便,自然該比別人做得好。所以,看似冷門的文史哲專業(yè)的學者倒是與國際學界保持熱線關系,經(jīng)常受邀到日韓歐美大學傳道授業(yè);而中國大學里接受外國留學生的專業(yè)也是這些,那些中國孩子最青睞的專業(yè),像計算機系管理系幾乎看不到外國留學生的影兒。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