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
《易》所謂“高尚其志”,君有之矣。性通侻,不肯以禮法自繩,然孝友之名著于鄉(xiāng)里。當袁氏僭制,或諷君入籌安會,君于眾座奮然絕去,其大節(jié)不茍如此。常被酒議論風發(fā),評騭當世士,無稱意者,人以是目君狂。顧聞一善,輒拳拳服膺。
——汪東
氣話
我和劉申叔,本在師友之間,若和太炎師在一起,三人無所不談。但一談到經學,有我在,申叔便不開口。他和太炎師能談經學,為什么不愿和我談呢?我猜想到了,他要我拜他為師,才肯傳授經學給我。因此,在某次只有申叔師和我的時候,我便拿了拜師贄敬,向他磕頭拜師。這樣一來,他便把他的經學一一傳授給我。太炎師的小學勝過我,至于經學,我未必不如太炎師,或者還青出于藍。我的學問是磕頭得來的,所以我收弟子,一定要他們一一行拜師禮節(jié)。
氣質
學本師傳,文宗六代,狂徒表象的背后隱藏著一位學養(yǎng)深厚的醇儒。說實話,除去怪行和學問外,黃侃又是一位大孝子和愛國者,其個人形象值得我們后人細細品味。由于當下人們讀書越來越傾向于“娛樂化”的效果,所以不少書籍雖然提到黃侃,但卻將過多的筆墨用于渲染其逸聞趣事、奇言怪行方面,導致其個人形象的不完整,甚至缺失,似乎僅僅是一個狂人而已,遭到如此的“待遇”的還有辜鴻銘等。如果不對黃侃進行再認識,恐怕若干年后他將變作一名“最熟悉的陌生人”,成為我們民族記憶中的一個盲點,這是應當盡力避免的。
提起黃侃,大概今人腦海中多浮現(xiàn)出一位放浪形骸的狂徒形象。隨意罵人、反對白話文、脾氣古怪、貪嗜美食……這些即使算不上是斑斑劣跡,也多為負面新聞,而其博大精深的學問倒是已少人問津(至今國內有關其學術成就的專著尚付之闕如)。其實曾任教于國內多所名牌大學(黃曾先后執(zhí)教鞭于北京大學、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山西大學、東北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的黃侃絕對稱得上是一位國學大師,其在文字學、音韻學等方面的造詣實令人嘆為觀止,絕非一兩個諸如“瘋子”、“狂徒”的詞語所能概括得了的。
怪癖“專業(yè)戶”
黃侃的個性的確頗為怪異,時常有不可思議之驚人舉動,堪稱怪癖“專業(yè)戶”。大致算來,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黃侃最講究吃喝,喜好美酒佳肴。他只要得知有某物自己未曾品嘗,必千方百計得到,以飽口福,并且為了吃上這些美味佳肴不惜出盡洋相。
黃侃是同盟會會員,有一天聽說一些相識的同盟會會員在某處聚會,席間有不少好吃的,但沒有請他。他知道是因為自己過去曾罵過其中一些人,可是怎奈肚中饞蟲作怪,他不請自來。剛一進門,那些人見來的是他,嚇了一跳,隨后又裝得很熱情,邀他入座。黃心知肚明,二話不說,脫鞋坐下,就挑好的吃。吃飯之后,他一邊提鞋,一邊回頭沖他們說:“好你們一群王八蛋!”說完,他就趕緊跑了。
還有一次,某人請客,席間有熊掌、蛇羹、八珍等美味。黃侃得知后,極想食之而后快。但是,他曾經罵過主人,不便前往,但美味佳肴的誘惑力實在太大。兩難之下,他請好友劉成禺想辦法,并保證從入席到終席都一言不發(fā)。劉成禺就去與主人商量,主人當即下請?zhí)堻S侃赴宴。席間,黃侃果然光吃不說話,全然沒有往日眉飛色舞、高談闊論的樣子。眾人都覺得奇怪,說黃侃善變,其實不知他另有打算。